图1:贝加莱(中国)总部位于漕河泾宝石园21号楼
2016年7月6日,“贝加莱(中国)20周年媒体交流会 ”在上海总部举行,业内媒体同仁齐聚一堂,近距离的感受和认知一个务实、创新的贝加莱,更直观地看到贝加莱对中国自动化产业的诸多贡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现场,贝加莱(中国)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博士进行题为“20年历程”的主题报告,详细回顾贝加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市场开发经验和策略。20年峥嵘岁月,贝加莱在中国扎根、融合、成长和蜕变,如今成长为自动化领域的重要领军企业。纵观贝加莱(中国)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开放创新是其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不二法宝。
立足本地文化,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贝加莱的服务模式,被广大客户津津乐道。肖维荣博士表示,1996年,初涉中国市场,贝加莱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文化差异。20年来,贝加莱在中国的瞩目成绩,是我们立足本地文化,不断创新的结果。
在欧洲,制造商往往有技术支持,产品市场化需要经过研发——测试——小批量测试——中批量测试——大批量投放市场等比较完善的阶段;而在中国的制造商由于市场的压力 ,无法在机器的开发上投入较大人力,无疑会带来很多后续困难。此外,中国制造业体量庞大,行业众多,不同工艺有着不同的自动化需求。针对以上情况,贝加莱逐渐摸索和建立行业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公司架构上,设置垂直行业团队,包含技术、销售等,深入钻研行业热点及工艺,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相对于以产品为导向的自动化公司而言,能够带给客户更多额外增值服务。
鉴于需要对技术和客户都有深入了解,需要针对不同行业进行软件研发,2008年,贝加莱成立方案研究院,为具有共性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软件的封装,以提高自身的行业方案效率。
创新产品和技术,打造涵盖软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
紧随行业客户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和技术研发,并实现标准化,贝加莱的产品贴近客户需求,同时具有前瞻性。从支持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PLC,到Automation Studio集成开发平台,到第一个实时以太网POWERLINK技术,到全集成的模块化平台mapp,贝加莱持续强大的创新能力,不仅奠定了其在产业内的领军地位,更成为推动产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肖博士特别强调,得益于中国团队在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方面的积累,贝加莱总部更加注重以增值服务为特色的模式,在贝加莱本土化的过程中,应用方案方面得到了总部提供积极支持,并且贝加莱(中国)在应用解决方案的经验和需求也推动了总部的研发部门的方案支持,进而推动了mapp技术在全球的应用 。
2014年,贝加莱推出mapp技术,不仅简化新程序的开发,而且还将新机器和系统的开发时间平均缩短67%。对自动化应用软件开发进行彻底变革。该技术根据贝加莱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自动化解决方案所获得的经验开发,凭借mapp,需要花费巨大精力的电气系统软件开发风险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20年来,贝加莱在中国创造了很多开创性的项目,对中国制造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贝加莱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上不遗余力,有数据统计,自1998年成立以来,贝加莱学界联盟的大学已经培养出超过8000名学生(本科、硕士)。
编辑后记:
媒体交流会期间,肖博士多次谈到创新,他自豪地表示,做事业的核心是人力资源,贝加莱在业界口碑好,以技术文化著称。
几个细节,真实地呈现贝加莱对员工的尊重、关切和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贝加莱持续创新的强大动力。
一是肖博士现场展示贝加莱20周年系列活动照片——老员工回公司交流贝加莱的文化。讲到一位在贝加莱工作了18年的老司机员工,接近20年的时间一直在为贝加莱奉献,20年前,中国的养老金不多,于是今年,在他退休之际,贝加莱回报了他一份丰厚的养老金,并且全体员工一起为他举办了欢送会,他的感受便是,在贝加莱奉献这么多年很值,自动化事业让人始终感到年轻。
二是贝加莱的培训机制。贝加莱有4个月久的EC(Engineering Camp)专业培训,设有专家培训站,对自动化的目标、问题进行培训,技术方面针对运动控制、液压、控制技术、安全性等等,培养工程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需要规范化,比如写软件,需要人人都能看懂,提高程序的可集成性、可复制性,实现模块化的软件,这些都需要工程师进行规范化的工作。
三是员工休息环境
观点集萃
茶歇环节,肖维荣博士就业内热点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彰显出一个资深的自动化从业人员的智慧和远见。
对于未来贝加莱在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上,肖总表示,未来20年,自动化最重要的是跟上全球技术发展的大的潮流,学会分享,学会为客户提供平台技术,制定标准,重视软件在整个方案中的价值,随着IT技术的发展,硬件显然会越来越便宜,软件会具有越来越高的价值,中国制造业走向价值竞争,需要重视软件价值。
在对于给中国本土自动化企业的建议上,肖总说,中国企业做产品的工厂要注重平台和软件,只做封闭的产品是没有前途的。以后在同一生产线上我们会看到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机械臂,实现这个需要开放的软件平台。
在关于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上,家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健康关怀型机器人市场将会很大,而其中,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安全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智能制造的工厂需要涉及到人机协作。
在对于国内企业并购与收购国外企业这个问题上,肖总认为,并购后的新企业需要两种文化的碰撞与磨合,需要中国企业有良好的沟通和开放的心态,血液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还是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在某种意义上,在欧洲投资研发中心是一种更为现实和有效的方法,他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能够借助于欧洲工程师的研发视野和格局,同时通过全球的企业合作,让国内的团队具有更为全局的视野和掌握高效的研发方法与创新体系。
在对于POWERLINK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范围这个问题上,肖总说,POWERLINK软件是开源的,是第一个实时以太网技术,符合IEEE61158和IEC61784国际标准。虽然在市场的占有率并非最高,但是是对业界的极大贡献,,未来的工业以太网通信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贝加莱在POWERLINK推广上没有用全力,因为它不是收费的。POWERLINK是一项公共且公开的技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可以无偿将其用于各种用途。openPOWERLINK是一套开源的解决方案,以后五年内,随着通信带宽不断变宽,这个局面会有所改观,因为POWERLINK更优越的性能在业界是众所周知,虽然上手会比较难。目前,一批高铁、电力和运动控制厂商已经在使用POWERLINK。大厂商信赖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开放,以及使用者拥有知识产权。POWERLINK为中国的以太网技术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用户加以发展、升级、改造,能使之成为一项长期发展的技术。
在国内机器人企业竞争激烈这个问题上,肖总认为,机器人行业要进入良性循环,国内品牌企业需要有胆识和梦想,目标定高一点远一点,不要使行业走进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不要自相残杀,应谋求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与差异化同存。目前,中国智造已经由起步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成本优,性能待提高的阶段。德国和日本在流程创新上都有自己的优点,中国人创新要有自己的元素,要沉住气。
对于工业4.0,肖总谈了自己的理解,首先需要打好基础,然后实现标准化,最终智能化。那么企业如何达到4.0的升级呢,在于研发新系统,在于更有效、环保,这个才是核心。于是需要仿真设计,需要新的设计理念,需要诸如设备的智能诊断这样的技术。工业4.0在于用新的形式组织生产,达到节能、环保、安全。关于安全技术问题其实是国内企业一直忽视的,比如大热的无人驾驶技术,就尤其需要安全与标准。举例子说,市场上不同品牌的无人驾驶车,消费者会选择什么品牌,其实选择的是车对于交通规则的理解与应对,车子的本体是没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