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搞“中国制造2025”?如何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挑战?
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进行新的一轮工业化转型,中国制造也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把国外好的理念拿进来,转化运用于国内制造业提升。
那么,未来各种环境包括物流等方面如何配套升级?未来装备制造业如何支撑?每个中国企业怎么办?
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和适应。无论是生产最终消费品,还是生产中间部件或者提供外围服务,如何适应“中国制造2025”?有的企业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我无关,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比如国内企业生产一个设备,推向国外,如何嵌入国外企业“工业4.0”的标准中?如何实现上下游互联网的衔接?在产品设计领域如何进入“工业4.0”?又如桥梁工厂化、建筑工厂化,如何标准化模块化、提升建设质量、消化过剩产能?又如标准化仓库的物流配送,在任何流程节点上的标识。
推进“中国制造2025”,在竞争理念、经营理念上创新升级,找到自身的位置,中国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才能不落伍。总之,最根本的是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想着赚钱不可能实现“工业4.0”。企业家要有社会的责任、民族的责任,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胸怀,才能做成事。
“工业4.0”实现路径——企业如何建立基于两化融合的MES基础平台?
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以下简称“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型企业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MES系统是制造企业走向“工业4.0”的核心。
建立单个企业的“工业4.0”体系——我们暂称它为企业信息化制造平台,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打破设备接口瓶颈,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
第二步,实现全制造过程信息自动管理,局部实现制造状态的实时显示;
第三步,建立基于两化融合的MES系统基础平台;
第四步,实现MES系统与ERP系统的连接,搭建信息化制造平台;
第五步,实现MES系统与仓储管理系统 (WMS)以及产品开发系统(PDM)的连接,完善信息化制造平台。
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