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 > 信息详情

全方位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实现市场化?

发布日期:2016-04-20 作者:网络

  三、如何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

  (一)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需“车--人”紧密捆绑在一起。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到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产业链内讨论最为激烈的是,到底是先有车还是先有桩的问题。笔者认为,车与桩应该同步进行,以往许多充电桩企业是先建桩,然后再给车充电。关键问题在于,如果没有车充电,建的桩只能荒废与搁置。现在许多充电桩运营商,开始自己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让自己的桩能够用到实处。

  另一方面,国家开始开展“智慧城市”大布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建设充电桩用地,并考虑充电便利性。许多充电运营商开始着手,把路灯成为充电桩。另外,许多充电新技术与新的运营模式,比如无线充电,快充、快换模式等。

  但如果没有用户的参与,只有车与桩,车企与运营商也不可能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一是,从购车基数来说,未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将会占据半壁江山。二是用户充电频次要比运营商充电频次高。

  “车--人”三者的结合,让车跑起来,让一批人用起来,让基础设施完善起来,然后让市场活跃起来。

(二)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必须“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一是政府牵头,利用货币奖励工具和非货币奖励工具,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1)要扶持那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好产品,对于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且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应该予以剔除,以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2)要加强能源供应,如电力供应,加大充电站建设,为蓄能做好准备,为充电设备供应电能。(3)加大对关键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支持,特别是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支持。四是,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必须让利于消费者,购车补贴落实到实处。最后,免车船税、免购置税,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上牌优先权。

  二是制造企业多方布局。对于车企而言,首先要保证车辆的品质,加强车辆结构设计与轻量化研发,提高安全性能,以及减轻车身以提高续航里程。另一方面,车身设计要符合大众消费者口味,不能“闭门造车”。其次,采取多种销售渠道,运用多种运用模式拓展业务。再次,多方沟通,成立政企事业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保证国补、地补能够落实到企业手中,从而保证补贴能够真正交到消费者手中。再次,与相关零部件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开发设计新能源汽车,以减少成本开支,提高产品技术,互惠互利。另外,对于车企与相关零部件,给消费者更多的质保与售后服务。最后,加强与充电设备商与运营商的沟通,保证车辆有电可充。

  三是能源供应企业,包括动力电池企业、电力供应企业与充电桩企业三者的结合,这三类企业是捆绑在一起的,电力企业供电给充电桩企业,充电桩给动力电池充电。电力供应企业做到电力供应充足,采取多种(包括煤炭供电、水电供电,还是太阳能供电等)供电方式,特别是如国网的大力布局,应该科学、合理布局,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充电桩企业做到充电设备布局恰到好处,让车辆有电可充;而动力电池企业应该打破技术瓶颈,提高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的同时,提高电池安全性、一致性。使用寿命等。

  四是消费者要加强消费意识,对政府政策不仅熟知一二,同时了解各大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在购车的时候能够择优购买,如了解各地方补贴,车辆性能、动力电池性能,充电设施建设情况等。

  只有政府、企业、能源与消费者几方面联动,在政府的指导、企业的努力,能源供应,消费者互动下才会使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具活力。

  (三)社会各界共同联合,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

  除了政府、企业、能源外,还需要媒体等社会各界的联合,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共同筑起一片蓝天。

  对于媒体而言,应该多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对新政策、新活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让企业了解市场行情,以做出相应的决策,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认知,以引导消费者更理性选择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品。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如政府采购、私人购车,汽车租赁,融资机构等各方联手,从不同角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帮助与援助,从而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成熟,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走进市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智能厨具将迎来爆发 全球呈三大市场

下一篇:霍尼韦尔推出全面关怀现场服务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