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东、四川、河北、山西等21省区已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抓紧编制与《中国制造2025》配套的11个规划。众多省份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都把推动智能制造来作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特别是在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中,智能制造成为抢抓的制高点,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实施智能制造的好处是明显的。它将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即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缩短,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产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智能制造的优势显而易见,可是,就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少数制造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等正在进行智能制造的模型建构和实体实验,而无论是美国重回制造业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还是德国的工业4.0,抑或是中国制造2025,总体上看,智能制造还处于起步的前期阶段,真正产业化的智能制造还只是凤毛麟角。在这个意义上,众多省份把智能制造作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更多是一种前瞻性的规划与愿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