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园区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4公里,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中德大街为轴线,与中欧路、中法路、中瑞路、中奥路构成“一纵四横”格局,打造富有德国元素、汇聚德国企业的产业走廊。
沈阳实现二次辉煌的重要标志工程
“必须举全市之力推进中德园建设。”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在铁西区调研时表示,建设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对于搭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打造全市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构筑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市长潘利国指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定位,进一步创新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和对外开放合作模式,推动沈阳市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中德园将建设成为拉动沈阳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
据悉,目前中德园重点推进项目达到74个,其中智能制造项目10个,先进机械制造项目14个,汽车制造项目30个,工业服务项目14个。世界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西门子电控及信号系统项目、美国江森乘用车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德国绿城等已开始选址对接,在环保、智能制造、汽车制造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数据显示,铁西区工业企业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482家,跨国公司超100家、世界500强超50家。德国在沈阳投资的60余家企业中,宝马、采埃孚、巴斯夫、贺利氏等22家企业集中在铁西区。宝马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以及本土之外唯一的研发中心,也设在了铁西。这些都为德国企业进驻中德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区全力建设四大产业簇群
中德园产业园区以“带状组团、轴向引导、生态隔离、簇群发展”为规划理念,从而形成“一轴、两片、多簇群”的规划结构。
“一轴”以细河综合整治为契机,沿线规划带状公园,构建连续的公共开敞空间,并串联起商业、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东西贯穿的公共服务轴;
“两片”指四环以西形成以智能制造、先进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生产功能片区,以及四环以东形成以总部基地、教育培训、居住配套、国际商务为主的服务功能片区;
“多簇群”核心区重点规划四大产业簇群。站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重建的风口,中国制造2025为中德园锁定了产业方向和发展高度。铁西区主要领导表示,中德园在项目引进上将注重质量为先,所有项目要体现高端,体现对制造业的引领,体现填补产业链空白。
中德园规划建设四大产业簇群
智能制造簇群
主要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增材制造、智能信息技术、智能硬件产业及智能工厂技术。
先进机械制造簇群
汽车制造簇群
主要发展整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车身及内外饰、转向系统、行走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汽车电子。
工业服务簇群
主要发展科技研发、工程总承包、工业设计,工业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以及现代服务外包。
将“德国质量”植入“铁西速度”
在园区开发模式上,中德园积极创新,探索ppp模式。目前,中冶、中建、华夏幸福基业、普洛斯、北京联东等20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国际工业地产商纷纷向园区伸出橄榄枝。
将“德国质量”植入“铁西速度”,中德园进入了高水平、加速度的全面建设阶段。
借鉴宝马铁西工厂先进建设理念,铁西区投资26亿元打造先进的地下管廊,为现代工业园区树立开发建设的典范。
作为中德装备园区的黄金走廊,中德大街已经竣工通车,周边将汇聚德国制造、德国质量、德国标准等各类德国元素,与中欧路、中法路、中瑞路、中奥路共同构成中德装备园“一纵四横”的空间格局。
目前,中德装备园中已经建成一条铁路专用线,该专用线将成为园区的物流大通道。此外,地铁一号线等3条快速轨道交通线也将直通园区。沈辽路高架桥、北一路高架桥及下穿桥、建设大路高架桥、保工街高架桥、重工街高架桥,形成“三横两纵”快速路网,与中德园有机衔接、浑然一体,进一步优化园区周边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