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深圳光明新区欲打造机器人产业园

发布日期:2015-12-22 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网络
   在招商局光明科技园中,入驻的企业分为智能装备产业、新材料、生物三大产业。近年来,该园区陆续入驻了10家左右智能装备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现在,光明新区与招商局光明科技园欲联手打造一个机器人产业园。
  企业增长速度明显变快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的一栋栋厂房中,进园已经成型的企业已经有50多家,还有20多家正在孵化中。50多家企业中,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有10家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目前没有做最终产品的企业,但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王颜开告诉记者,园区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产业三个方面做得比较好。谈起当初的园区引入产业定位,王颜开回忆,园区建设始于2008年,当初要做大规模开发面临几个难题,其中之一是基本生活配套不齐全,产业工人来了,承受不了。“更严重的是这个地方永远是工业区,与深圳市要求的发展研发环节相去甚远。当时深圳市对园区定位比较高,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投入成本比较高,需要考虑找何种类型的客户群来消化的问题。”
  王颜开说,深圳电子信息非常发达,智能装备是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的结合。他从事园区工作的一个深刻感受是,2012年人民币升值后,全国出口型企业越来越难做。“大规模生产性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过去吃人口红利,现在是用机器换人。有这样的意识后,我们就特别有意识与智能装备企业进行接触。”
  2011年底第一家机器人产业企业进入园区后,现在入驻园区的企业增长速度正在明显变快。王颜开解释,这些企业原来的利润率虽然不错,但是营业额不大,这是基于市场需求不大。但2012年之后,企业开始舍得以更高的技术上进行大投入。
  时间迈入了2015年底,为何在这个节点上提出打造机器人产业园?王颜开告诉记者,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企业内部经过讨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想法很现实,企业经营要能够持续盈利,单纯依靠生产加工型企业,规模再大盈利水平也有限,必须吸引高素质消费客户,靠智力赚钱。”
  竞争激烈致性价比要求更高
  2014年,深圳市鑫金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金桥”)搬到招商局光明科技园。作为一家提供自动设备应用方案的企业,从它的发展让大家感知到了市场的温度。
  2007年,鑫金桥进入该行业。公司总经理舒婷介绍,这一市场刚启动时机器人价格昂贵,客户对高成本的应用兴趣不大。近两年因为国家对机器人的大力投入,导致国外机器人供应商产生危机感,在中国市场降低价格,这是导致机器人在国内应用红火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新一代普通劳工短缺,很多30岁以下的劳务工因为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对于简单机械式工作不感兴趣,一线员工几乎三到五个月就更换一遍,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非常头痛的事。”舒婷认为,在转型加速期,新产品的更新非常快,一旦人员发生变化,将对生产制造产生很大影响。“制造企业用了一段时间机器人以后,尝到稳定性、标准型的甜头,也让企业对运用工业机器人的热情大幅提高。”
  同样入驻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的深圳市研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控”)是一家生产步进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工业控制产品企业。该公司营销总监胡奇志表示,近年来,自动化设备产业的深度和幅度都在扩展,虽然没有像互联网一样高速发展,但一直在稳健发展。“现在明显感觉到中国制造业在往高端走,必然会提出更高的精度等要求,技术往前走的同时,性价比越来越突出。”他认为,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整个“蛋糕”无疑在壮大。“低端产品已经饱和,做低端产品的产业都会被洗牌淘汰掉,未来会出现更有竞争力的企业。”
  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沉淀
  企业起步初期,鑫金桥给自己做了一个生产机器人的评估,发现核心部件要从日本、欧洲进口,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情况。“要从工业机器人盈利几乎不可能。评估之后,我们认为企业要生存,要先购买国外机器人,把机器人系统进行应用,做系统集成整合。机器人要经过很多2次开发才能真正投入使用。”舒婷说。
  但舒婷强调,未来企业肯定会自己制造机器人,“应用系统中,机器人是核心,核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鑫金桥以每年50%—100%的速度在增长,从今年开始正在以100%的速度增长。舒婷说,企业在早期开发成本上投入很大,其中,开发人员接近公司总人数的50%,人工成本比较高。而开发代表着肯定有失败成本,“人工成本占50%,失败优化成本占到50%。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做研发就是这个原因。”
  据了解,常规生产制造企业要求投资回报期在3年以内。舒婷介绍,自己和股东们对于短期盈利的要求并不高。“不要求在前期的5—10年要赚多少钱,只是希望形成自己的核心,走在产业链前端,靠技术核心成长为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企业。”舒婷介绍,国外三五十年的企业在这一行非常普遍。
  数年前,鑫金桥应客户要求做了一个选择性喷雾系统的产品,当时在全球行业中还没有同类产品。“技术要求并不很高,但需要创新,把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想出来。”舒婷说。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舒婷介绍,第一是电子产业;第二是电机行业,中国电机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对企业是非常大的困扰;第三是玻璃加工方面;第四是自己制造机器人。
  胡奇志介绍,研控目前在步径方面国内能名列前2,现正在抢占伺服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伺服领域国内市场80%都是国外品牌,技术要求更高。”胡总表示,做核心部件的企业很少有短时间就能做大的,即使是有大笔的资金注入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沉淀。
  希望引入智能装备公共平台
  2014年8月,鑫金桥把研发环节放到光明新区。舒婷表示,企业的生命力需要环境衬托,“企业政策不是一家企业就可以做的,我们属于非常忙碌的行业,平常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政策,需要有园区把这些做了。”
  舒婷说,做企业首先是永远觉得人才不够用,第二是资金方面的困难,需要非常大的资金配比。
  胡奇志介绍,今年是公司较大的变革之年,伺服市场更大,但是竞争也更大,要在全球市场竞争,要不断提升技术积累,2015年的研发投入是2014年的两到三倍。
  他表示,企业要扩大产能需要产业空间,这是企业迁到光明新区的原因之一,“企业对于产业理解更深,政府对于政策理解更深,要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区,需要大家多碰撞沟通。”
  王颜开表示,光明新区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有发展优势,“产业走到最后是大融合。光明新区一是有大交通优势,有高铁、高速公路,离机场近;二是依托整个珠三角的产业环境;三是原特区外的房价相对低,营商成本相对低,能较好地安置员工。”
  王颜开说,园区要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区,空间承载能力没有问题,“我们的园区相当于一个科技街区。比如研发交流放在某个街区,调试、做配套的都会放在合适的地方,而不是固化在某栋楼。”
  谈到政府的配套政策支持时,王颜开希望能引入智能装备公共平台,引入龙头性研究机构。“苏州工业园原来靠传统生产加工,近十年生物、纳米技术方面突飞猛进。尽管现在产值还有限,但是把一些国家级纳米研究机构、公共认证平台引入苏州工业园,中国与纳米相关的产业第一想到的就是找苏州工业园。”
  光明新区机器人产业之路在何方?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所需,也是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光明新区目前正处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机器人产业对新区意义深远。
  新区产业基础利于智能装备业
  光明新区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南开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李媛介绍,光明新区有相对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首先,光明新区及周边地区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加快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据了解,光明新区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与先进制造业集中地,模具行业是新区三大传统行业之一,产业聚集度高、产值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十分有利于发展机器人产业等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模具基地向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她表示,新区还具有产业链的“闭环”优势。上游研发能力的增强,下游应用市场的成熟,打造了深圳机器人产业链的“闭环”。产业链“闭环”带来的聚集效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使企业能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推动创新、形成规模。电子产品和集成系统的聚集地、先进的制造业、畅通的产业信息渠道以及发育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些都是深圳市乃至光明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优势。
  据了解,光明新区周边的行政区,例如南山与宝安,具有发展机器产业的坚实基础和技术研发能力。南山区不仅拥有深圳首个以机器人为主体的产业园,而且包括固高科技、雷赛智能等一批研发实力强、掌握机器人及智能设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宝安区成立了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90多家,总产值约占全市40%的份额。加强周边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南山区与宝安区成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经验,以及汲取核心关键技术为己所用,对光明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四方面推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政府的扶持在日趋多元化。2014年12月,中国(深圳)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应用交流会在光明新区举办,交流会为机器人企业打造了一个产业高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了解最新装备产业政策,探讨产业集群新模式。新区在政策扶持、搭建平台等方面迅速布局,加快研究制订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专项政策。新出台的《深圳市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用于支持新区内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高新技术产业,最高单项给予企业300万元的资金扶持。深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应用示范中心也落户光明新区,以期开拓智能技术的新应用领域,规避传统应用领域行业壁垒与技术壁垒。
  不过,光明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面临着一些劣势,如企业数量与规模不足。虽然光明新区拥有公明威斯顿、达特尔这样的大型机器人生产企业,产品种类也具有显著优势,但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较少,产业规模整体不足,品牌认知度不高。新区机器人产品尚未大规模进入国际与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品牌影响力与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待提高。
  此外是核心技术空心化。新区还未形成规模较大的本土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企业,尤其是整机制造企业还未形成带动整合效应。其次,新区缺乏本土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减速机、控制器和驱动器,占机器人总体成本的大部分。
  目前,新区缺少相对成熟的机器人部件企业,关键技术成熟度不够。此外,潜在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还未与整机企业建立稳固持续的研发攻关,产业链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拥有核心技术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由于业务结构、技术成熟度等原因,部分国有大企业目前对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持谨慎态度,大企业观望者多,全力投入者少。国产核心部件缺乏和外国部件的高价格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有观察人士建议,光明新区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应主要从产业规模、优势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设定。一是产业规模目标,一定时期内,各类机器人产品的产能、产值以及销量应达到一定指标;二是优势企业目标,培养出具有影响力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并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优势突出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三是技术创新目标,制定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突破制约下一代机器人的共性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多项以上重大技术和产品突破,占领技术制高点;四是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机器人高端研究院和机器人产业培训基地,引进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高级专家和专业人士,培养出机器人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等技术人才以及专业产业技术工人。
  他山之石
  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经验可鉴
  光明新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永辉认为,上海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李永辉表示,其经验一是政府推动至关重要。据了解,机器人产业技术壁垒高,外企在高端市场形成垄断,而中国机器人企业太过弱小,这决定了发展机器人产业不能只依靠市场自身培育。因此,上海市采用政府推动与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实现后发超越。政府把机器人产业纳入整体战略规划,把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上海重在资源对接与整合。李永辉告诉记者,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研发资源和市场资源,但本土研发企业实力有待增强,因此需要打通研发、市场和企业之间的通道,实现3种资源的融合发展。上海市以企业为龙头整合科研院所资源,集中市场需要的重点机型和重点应用领域进行突破,发挥好市场资源对科研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牵引作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变。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