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田心工业园高铁“心脏”制造基地——时代电气制造中心的模块生产线现场,24岁的装配工杨保华一丝不苟地拧着套在IGBT模块上的螺丝。取料、清洁、紧固、组装……10余道工序的模块生产线上,4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
而到了2016年底,这里会是另一番景象:无人小车从仓库取料送递至生产线固定位置,设备智能识别产品,调动相应的生产程序完成生产。同样的工序,由机械手操作,杨保华和工友们的双手被解放。今后,这条生产线也只要10名工人。
这将是轨道车辆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带来的效能。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背景】
拥有3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
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中,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在今年7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的94个智能制造项目中,中车株洲所凭借轨道车辆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厂建设、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应用标准试验验证、新能源客车智能化工厂3个项目,成为全国获得智能制造项目数量最多的企业。
【直击】
智能工厂是什么工厂
11月24日,在时代电动的电泳车间,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主体框架经吊装运往其中,半个小时不到,整车的底漆就涂装完毕,期间,不见任何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在汽车总装车间,装配工人在技术操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打开生产线边上的MES管理系统,将问题输入后10分钟不到,负责技术的工程师便传来了解决方案。在电机驱动系统试验室,通过模拟各种环境,电机和整车的各项性能、参数,一一跃然纸上。
时代电动运营管理部部长陈龙富介绍,电动汽车智能工厂建设,就是以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主攻方向,探索精益与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电动汽车公司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效果】
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在中国中车的布局和指导下,中车株洲所开展了制造执行系统(MES)试点工作。通过构建覆盖车间制造现场的生产、人员、物流、装备、质量等数据采集网络,形成了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生产指挥系统。
“十二五”期间,中车株洲所通过开展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工作,各新产品设计周期普遍缩短了约30%,工程更改减少了约20%,研发成本降低了约10%,大大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