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景气的此消彼长,工业投资结构继续在分化中得到优化: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食品、服装等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服装和文化娱乐用品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与信息化相关的IT制造业,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环保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受产能过剩、节能减排影响的煤炭、钢铁、石油开采加工等行业投资继续呈现同比下降,盲目扩张、粗放增长势头不再。
这表明,在我国经济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投资拉动转向更为倚重消费拉动、全社会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结构调整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而言,当前的调整是痛苦的、艰难的,一些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但是着眼全局,这是工业结构调整必须承受的阵痛乃至必须付出的代价,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势利导加速升级
展望四季度,工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国内投资惯性下滑风险尚未消除,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滞后影响进一步蔓延,汽车换挡趋势延续,工业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为对冲下行压力,我国已经采取的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宏观调控措施,其滞后效应将持续显现,近期审批通过的大量工程包可望在四季度落实,也将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在未能充分考虑政策效应的情况下,通过模型预测,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工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2.4和92.2,预警指数为70.0和66.7,延续平稳运行走势。在11个重点产业中,四季度,电力、家电、服装、装备、水泥、有色金属等6个产业的景气度将与三季度持平,煤炭、石油、化工、钢铁、乳制品等5个产业的景气度将略低于三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去库存、去产能任务艰巨。三季度各月,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分别下跌5.4%、5.9%和5.9%,该指标已持续43个月同比下跌,为历史罕见。这反映出工业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截至三季度末,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速为5.7%,比二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呈放缓走势,但仍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4.4个百分点。这显示,企业去库存的意愿较强,工业去库存化尚未结束。
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尤需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切不可因对增长回落的过度担心而在改革和转型上产生动摇。既要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继续做好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保持工业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效防范风险,为化解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更要坚定地推进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进一步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因势利导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失时机加快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更为充沛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