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到德国,千万里之遥;从中国制造到工业4.0,相似的路径选择。人类工业革命的历史,就是科技缔造并构建文明的历史,亦是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大放异彩的历史。大到国家兴衰,小到家庭冷暖,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业与实体经济,攸关民族梦想,关切民生福祉。用顶层设计的话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湖南在中国制造的历史上,曾有不容省略的篇幅。湖南省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迎接现代工业文明的少数省份之一。湖南作为一个工业大省,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湖南装备制造业除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外,还拥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高档数控装备、大型冶金和矿山设备、航空装备等优势产业。2014年,湖南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29亿元。不过,一分为二地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通病,同样是“湖南制造”的症结。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所言,“湖南是制造业大省,但不是制造业强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在目标战略面前,湖南从无懈怠,先走一步,边立边破,以抓铁留痕的作风、以敢闯敢试的劲头,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除重点支持产业除对接国家层面确定的十大产业外,还根据本省产业优势和特色,增加了工程机械、节能环保两大产业。目前,这12个产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此外,8月17日上午,湖南省举行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专题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应邀作辅导报告。徐守盛要求,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制造2025》的学习、理解和把握,更好地谋划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湖南行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一桩桩、一件件,紧抓慢赶,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百年企业”,既热情满满,又不至一哄而散,在根子上做文章,在内功上下功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内部挖潜,外部启智。必须承认,工业积累、创新能力、人才素养等方面,中国与世界制造强国确有不小差距。与其等靠要,不如起赶追。“德国制造”是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其过程控制最值得当下的“湖南制造”借鉴。一方面,工匠精神、工业制造和工业文明等特质,是最当养成的澎湃动能;另一方面,在文化旅游、教育交流、农业开发、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湖南有与德国务实合作的基础,企业间有合作情谊,官方有合作意愿,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
此前,九天云霄的的神舟火箭上,在轰鸣疾驰的高铁动车中,在井然有序的精密机床里,“湘”字号与湖南元素俯视可见。今后,以工业4.0撬动“湖南制造”新篇,新型工业化推进富民强省的湖南梦,定当指日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