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珠三角制造业出路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5-06-25 作者:网络
   珠三角,曾经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一个样本区域,现在正面临近20年以来从没有经历过的恶劣情况。员工荒、订单减少、高成本、低利润……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他们都正在经历告别珠三角制造业青春期所带来的阵痛。
 
  珠三角制造业滑向深渊,难道是危言耸听?
 
  “欧美经济危机加上内地、东南亚、印度的订单分流,珠三角出口订单整体减少40%”
 
  “每过一个年,劳动力成本会增加15%~20%,利润追不上成本提升”
 
  “工人不到位,生产周转不起来,用工缺口普遍达20%以上”
 
  ……
 
  在出口滑坡、成本升高及员工荒三重压力叠加,珠三角许多制造企业面临生存问题。
 
  在“天下牛仔三分有其一”的广州新塘牛仔城,就连坐在工厂门口边晒太阳边剪线头的女工都知道“欧债危机”。在手机行业,珠三角手机代工企业集中的区域接连传来坏消息,万士达、联胜科技、闳晖科技、奥思睿等接连宣布停产,而更多的中小手机代工厂商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境。在“世界鞋都”的东莞,厚街最大的鞋材中心寮厦汇森市场,大约三分之一的店铺已经关门,开张营业的,也门可罗雀。
 
  珠三角制造业可能面临的空心化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危机来了,升级比转型更重要!
 
  危机来了,有关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议题再次被人们热议,然而“转型”和“升级”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随着中央出台多项政策,很多行业内的企业纷纷转型,但是转着转着,却忘记了来时的路,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制造业在技术、品牌、市场、产品、人才乃至后期的战略规划方面都已具备了一定条件,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轻言转型等于放弃原有的品牌资产,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不负责任。当我们把更多的资源都放在转型上时,是会误导中国经济的。
 
  我们看到,制造企业转型做服务业,或投资房地产、矿产等其他产业的比比皆是,但实际上转型风险和成本是远远超过企业家原本的设想的。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是转型成功的呢?
 
  与其盲目转型,不如就地升级!不要一味想着地淘汰低端产业,转而去做别的产业,而是要将现有的产业做得更高、更细、更好,更新。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却不是农业强国;倒是土壤面积狭小又密布戈壁的以色列以高科技农业闻名于世。中国传统产业实质上是有巨大的升级空间的,农业产业如此,制造业亦如此。君不见,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但是高端钢材、精细钢材却仍然供不应求,甚至一把剃须刀,一个小小的汽车零部件都仍然需要进口。
 
  对珠三角而言,制造业滑坡是标,企业家观念落后才是本。
 
  珠三角制造业升级,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技术升级、管理升级,更需要的是企业家观念升级。相对而言,后者的升级更为艰难。
 
  一者,缺乏坚守。明明有很好的基业,却不愿意专注分内、踏实搞管理,而喜欢追逐风潮和热点,盲目去转型,首尾都不顾,转着转着就没有了。
 
  二者,缺乏远见。看不到互联网+的大趋势,看不到制造业触网的机遇,看不到品牌化的威力。迷信老一套,对新的消费趋势及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往往也会走错了路。
 
  三者,缺乏分享。任人唯亲,不相信专业精神;自己股份已经是100%,还想着要是多几个点就好了;莫名清高,对同行和专业机构都不屑一顾;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做同行业间的协同和分享,不寻找外部智慧、资本力量。在升级的道理是蹒跚而行,举步维艰。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兼并重组 钢铁企业由大转强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钢铁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对策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