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陈宁“取道”与易往的“工业4.0创变”

——专访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宁

发布日期:2015-06-02 来源: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供稿作者:网络

德国制造、美国制造、中国制造差异在哪?

中国“工业4.0”如何实现?

没有哪一家国产制造信息化企业像易往这样直击“工业4.0”核心——提供完整的智能化企业软件套件、工业通信网络、自动化安全和面向特定业务的工业服务。不只是EMS,也不只是WMSAPSSCM。易往站在了更高的层面。

也没有哪一家国产制造信息化企业在“工业4.0”建设中有过如此丰富的经验:成功实施国内第一套“MES”系统;国内汽车行业最大MES实施供应商;全面覆盖食品、制药、机械加工、太阳能/半导体、轮胎制造、电子等领域。易往比我们认为的走到了更远。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兼CEO,陈宁先生,对中国“工业4.0”如何落地与实践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通过这次采访将他的智慧向《控制与传动》作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分享。

 

工业互联网的觉醒

腾讯、淘宝、京东等消费类物联网,满足了线上线下不同时空的交流,符合了现代营销与通信技术的转变,无论是买家还是企业都大受其惠,但是……

“这些只在流通供应层面,解决的是消费效率的问题,但根本,仍然是在制造,因为制造才是基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与价值创造方。”陈宁先生从消费类互联网切入,并不是想否定消费类互联网的价值,而是希望提供新的角度去看待物联网,更关键的是希望唤醒大家新的认知——关于消费类互联网同胞工业互联网的价值所在。“回归工业与制造,那才是价值创造的源头。”

工业互联网何时进入公众视野?陈宁先生回忆,几乎与消费类互联网同一时段,甚至更早。

1993年至1998年,陈宁先生出任江西自动化仪器仪表厂厂长兼书记。在工作中,陈宁先生第一次接触到工业互联网——“那时还是用盘柜、仪器仪表,无纸记录仪等硬件来达到控制目的,软件应用尚未深入制造企业的时代。也有多家国有企业引入当时最先进的工业互联网系统——ERP以解决企业资源计划问题。”

但“第一代ERP基本都瘫痪,被弃用了,企业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系统”。究其原因,陈宁先生认为,“ERP系统就像企业的‘黑匣子’,内部涵盖了应用企业最关键和最敏感的信息资源。为此,一些企业管理者并不愿真正采用。更重要的是,‘水土不服’,ERP管理思想的精髓源于国外,多为通用产品,应用到国内不同行业企业,缺乏针对性。另外,ERP的本质为宏观层面的管理系统,属计划层,并不或很少涉及微观底层管理,底层数据得不到及时有效反馈;而企业信息化既包括计划层,还包括执行层、自动化层及控制层。ERP一旦与执行、自动化及控制层脱节,便容易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通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陈宁先生发现一个机会——打造一个平台,将上层ERP与底层控制衔接,架起自动化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的桥梁,推出企业量身订制解决方案。就这样,2003年易往信息应运而生。

易往信息创立初期,旨在将IT技术和自动化系统融合,具体做法是“经过缜密的数据分析,诊断出企业生产与决策的模糊区域,针对大型制造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系列全过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软件终端这一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行业管理实践,为企业量身订制解决方案。 

 

国内首套MES的落地与易往改革

首家客户来自利亚纳轿车。2004年,日本铃木决定在江西昌河投资,建立利亚纳汽车生产基地。铃木非常欣赏易往的先进生产制造理念,邀请其为新生产基地设计生产制造系统。易往最终实现的生产制造系统功能包括物流实时派送、质量管理、生产排程等。虽然系统相较现今较为简单,却在当时引起业界高度关注。这也是国内实施的第一套“MES”。

MES”即“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直译为制造执行系统。强调的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管理,面向的是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方方面面。

第一套“MES”的成功,推动易往“向外走”,开拓却十分艰难。

MES不如ERP行业成熟,企业接受需一定时间。品牌问题也不可忽视。从一开始,易往就是同国际一流公司来竞争,这些企业已在行业内树立了相当的知名度。同他们比,在最初,易往的产品缺乏议价能力,技术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也缺少外部支持:MES为核心的企业在市场上被认定为轻资产企业,融资也难;国家对MES行业并无明确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想获得发展,只能靠自己‘摸爬滚打’。还有一个细节,企业的位置,这也成为问题。因为易往创建在江西,在用户眼里,这里又怎会有可靠的高精尖企业?”陈宁先生如是说道。

总而言之,“难”,并且是从未预料过的难度。

但“不能就这样放弃。”针对困难,陈宁先生带领其团队决定各个击破,开始了长达11年的企业内部建设:企业地理位置不佳;易往在上海注册公司,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南昌、广州、天津、苏州设立了7个独立的工程中心,分区域科学管理全国市场。2015年,易往还计划将工程中心拓展到重庆。

技术有待加强;易往与高校合作,研发独立知识产权产品,并成立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江西易往联合研发中心,研发汽车及相关制造业的MES、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平台、供应链大数据中心、企业移动化平台等。

行业经验不够丰富;易往深入项目,并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咨询团队,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

人才紧缺;易往采取自主培养及以老带新方式,并通过构建知识库,集中培训,深度学习分享,打造人才。

产品不够全面;易往以MES为核心,研发了EW-MES平台,涵盖执行、自动化两个层次应用,包括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ANDONAVIPMCRC等业务模块。各模块间相互集成,既可单独应用,也可整体应用,不仅满足企业MES应用需要,还可根据客户个性化要求进行二次开发,为企业打造从生产现场到企业上层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

EW-MES平台,易往还打造WMSEMS平台,并新增APSSCM,将EW-EMS能源管理系统、EW-WMS仓库管理系统、EW质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EW一体化平台、EW-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EW-SCM供应链管理等纳入产品线。

“易往希望通过产品线的完善,最终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形成一套完整和全面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陈宁先生表示。“当这些完善,议价能力也便提升了。”

11年过去,“各个击破”的方式不仅让易往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的“软件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企业质量管理软件系统的领先厂商”,还使其在与国际一线品牌竞争中表现出彩,成为中国最具引领性的制造业信息化综合企业。“易往自主研发的产品更符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符合中国人的操作习惯;易往做自动化应用起家,延伸到MES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将自动化和信息化很好融合,给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且性价比更高。”

 

十一年行业深耕

11年内部建设,更重要的是让易往在行业中扎根,获得行业用户的认可。利亚纳项目的成功使易往逐渐开拓行业市场,易往针对汽车行业需求点——采集成品和物料部件信息;根据“现场”数据同“后台”预设数据交验进行生产设备控制;车间生产无纸化要求;生产管理实时化要求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MES解决方案——EW-MES平台,可应用到其他汽车制造商。目前易往是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MES实施供应商。合作企业包括北汽、长城、江淮等。

通过汽车整车行业的经验,易往又将业务拓向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时,易往还在涉足新行业。“从2012年开始,易往已进军食品、制药、太阳能/半导体、轮胎制造等行业。易往通过与行业龙头深入合作,并通过优秀顾问,独特产品,一体化平台,完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例如,食品行业发展成熟,但MES应用还有较大空白,易往首次提出“企业一体化管理平台”,并将除财务之外的ERP功能都整合到MES平台中,实现对食品供应链最底层数据的监控和管理。

在制药行业,易往通过对物料批号、状态、存放、收发、环境等的严格管理,达到制药行业批量或连续高质量生产的需要。

在这些行业解决方案基础之上,易往还建立咨询服务部,根据行业特性在售前向客户提供专业化咨询规划,在项目实施阶段,提供需求调研与梳理、蓝图设计、原型界面设计、功能设计、用户培训等服务,并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满足长期发展需求。易往咨询服务部成立以来,已为江淮汽车、北京汽车、北京奔驰、江铃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煌上煌等上百家客户提供了专业的售前及实施顾问咨询,获得了客户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陈宁先生表示,“软件设计遵循‘631’原则。一套适合企业应用的软件,60%为通用功能,多涉及企业管理;30%功能体现行业特性;10%功能针对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10%个性化需求。这是易往过往11年在行业应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2015年,易往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制造领域的拓展,并进军钢铁等流程工业。“流程工业与离散工业有较大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正在发生变化。例如典型流程工业——钢铁制造以前多为大型、大批量制造。现在也出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对于流程工业这种需求的变化,易往均能积极应对。”

 

“工业4.0背景下的“互联网+

十一年过去,易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两个新机遇。

机遇之一来自“工业4.0”。“工业4.0”重要议题便是互联网经济时代,工业如何提升效率和灵活性,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中国也在为如何迈向“工业4.0”寻找答案。

陈宁先生认为工业实情决定寻找答案的方式。德国工业基础一直很扎实,软件部分缺乏,现在着力朝软件层迈进很正确。美国工业是软件占优势,制造欠缺,通过软件优势往制造业下渗做整合也非常恰当。而我国制造业实情却有着复杂的一面:众多制造领域 2.0”都未达到,应对方式也应有所区别。重要的是大家需要更多耐心,并重视起来。

“‘工业4.0’代表着工业未来的方向,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此环节上掉队,未来国家经济将会出现较大问题。近期金融市场也出现企业炒作‘工业4.0’的现象,更多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实绩与耐心,注重短期效益,激进,这些都极具‘中国特色’。中国制造业短板的源头正在此。”陈宁先生指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中国“工业4.0”,一个重要考虑点或者与突破口或是“加强互联网尤其是制造业互联网的建设,这将是抵达‘工业4.0’的一种重要方式”,陈宁先生说道,“中国消费类互联网发展迅速并且较为成熟,但中国工业类互联网极为欠缺。这二者发展现状固然有各自性质差异因素——例如消费类互联网面对个人,注重营销方式及线上线下的改变,流程短;工业类互联网面对企业,关注制造与效率,流程长——更重要的差异源头可能是意识的欠缺。“大多制造企业着眼于产品制造,对生产硬件较为接受,软件近年才有所关注。如果将‘工业4.0’视为是一场革命,软件提升将是革命的核心动力。”

另外,从消费类互联网也可发现一些问题——“人们还停留在购买通用或者低价产品阶段。个性化、高品质产品尚缺乏,这源于高效制造的欠缺。而‘工业4.0’时代,消费者一定是面对制造商,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也一定是个性化而高品质的。2015年两会也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强调的不是制造业在互联网上的营销,而是关注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融合与效率创造。”陈宁先生预估,“工业4.0”背景下的“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的成熟期还需1520年。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建设者,易往是“工业4.0”的直接受益者——“‘工业4.0’正推动用户对制造业互联网及软件的关注与接受度”——更是“工业4.0”的最重要推动者。早在2007年,易往便提倡导“打造透明工厂”,实现“智慧制造”。这一倡导与“工业4.0”殊途同归。“易往设有专门的IT自动化部门,可为制造企业提供从底层自动化到上层控制与信息层的全方位设计与产品,甚至涵盖销售终端,满足排产、制造执行的智能需要。更重要的是,易往的核心产品MESWMSAPSSCM等处于‘工业4.0 生态圈的核心位置。这些软件系统将产业各环节串联起来,消除‘信息孤岛’,展示了‘工业4.0’的关键要素——智能化企业软件套件、工业通信网络、自动化安全和面向特定业务的工业服务。”

目前易往也在着力打造“工业4.0”的信息化标准。“美国、德国 ‘工业4.0’信息化标准均有落地计划,相关企业也都形成了联盟。这些举措将积极推动‘工业4.0’的发展。但我国目前缺乏这样的标准,也缺乏这样的组织,同行之间考虑更多的是竞争而非合作。”易往这两年与清华大学尝试进行了“工业4.0”中国标准的制定,并与贝加莱等自动化知名厂商建立“工业4.0”的战略合作,期望更多业界同仁参与进来,共同推进中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

 

ERP的陨落,MES的崛起

另一则机遇则来自MESERP的替代化。不同于易往建立初期MESERP提出的挑战。目前制造业中ERP的“被替代化”愈趋明显。陈宁先生认为这是MESERP本质差异的必然结果:ERP的本质为企业宏观层面的管理,属于计划层,多从资源规划与财务角度出发,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糊涂账”。底层数据得不到及时有效反馈;组织之间的众多信息盲点,ERP并不能很好兼顾。

MES从制造本身出发,更关注制造执行,解决的不再是计划与进销存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如何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最优排产、做到零库存等以达到精益生产的目的。“以手抓杯子作比,人们既需眼睛的视觉功能,还需大脑判断发送指定,最后还需要手的协调。眼、大脑、手缺一不可。MES就是这样一个集成化的一体化的制造执行系统。”

另外,ERP多为通用版本,高度标准化,不分行业,选择性小。随制造业发展,ERP已越来越难满足制造企业个性化需求,企业新添加的生产环节难以嵌入,产生信息模糊地带。而MES标准化与个性化模块的自由组合及即插即用特性将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性价比也更高。

陈宁先生透露,“这一替代程将从中小企业开始。”因为“相对而言,中小企业接受度更高,替换也更为容易,成本也更低。大企业存在固定思维与利益的博弈,决策时间长,短时间替换ERP还有一定难度。但得益于中高层教育与观念的改变,这一现象有可能在十年内改观——实际上,一些电力集团已开始向MES迈进。”

 

软件的未来:云制造

“当MES一体化平台替代ERP,当更广泛的MESWMSAPSSCM满足‘工业4.0’需求,工业软件未来方向将是‘云制造’。”陈宁先生表示,“软件发展的第一阶段将是一体化平台;第二阶段是再整合,往‘工业4.0’方向发展;第三阶段将是互联网在云端,即‘云制造”——制造企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工厂产能、工艺等数据都集中于云平台,制造商可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客户关系管理,发挥企业最佳效能。以汽车行业为例,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全国都设有工厂。但各工厂产能与布局均有所差异。云制造之前,客户下单,如果恰好遇到工厂产能紧张,便无法快速满足需求。现在,订单‘挂’在云端,所有生产程序也挂在云端。通过云端连接设备,完成通讯,制造商可将订单合理分配到适合工厂,快速实现产能,最大程度节约社会资源。”

另一个推动云制造到来的将是定制化。“以印刷行业为例,以前生产某些书本、挂历,可能根据往年经验,现在消费者直接面对制造商,消费者需求量反馈在云端,制造商可一目了然,同时消费者关于书本的一些特别要求,如题词等等均可满足。即便是印刷单本,成本也不会有所增加。”

陈宁先生认为“云制造”将首先在汽车行业展开。“汽车制造业条件较为成熟,同时属于非连续性生产的弹性离散工业,单件、小批量生产,产品工艺经常变更是重要特色,生产计划与制造实施更需要‘云制造’。”

针对“云制造”,易往已开始战略布局:组织架构上,将以前按产品线分配的MES、高级排产、工程中心(管理项目执行)、研发中心等事业部整合为成本与利润中心。整合预计在今年6月完成。其中成本中心负责产品研发、各产品线的升级;利润中心负责产品实施,直接创造价值。同时,易往将成立自己的研究院,针对未来云平台硬件、基础件的研发。相关开放性‘云平台’将建立在MESAPS等现有系统平台基础之上。另外,相关资本也将涌进,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易往希望打造‘工业4.0’或者工业互联网的‘云平台’,逐步从一个项目制的公司,转向一个‘云服务’的公司。这将是易往未来最重要的战略布局。”陈宁先生表示。

  从自动化应用到MES,从MES到一体化平台,从一体化平台到“工业4,0”再到“云制造”,陈宁先生认为制造业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相比德国、美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虽发展晚,相对落后,但为其奋斗的企业家并未因此灰心,相反,他们砥砺前行又以“品”践行,易往愿同这些企业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工业4.0”的到来——这是他对易往信息的未来希冀,更是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美好祝愿。
TAG: MES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易往信息浅谈食品企业信息化规划(下)

下一篇:“Simphoenix”,开启四方电气新时代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