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中国制造2025与德美之异同

发布日期:2015-06-02 作者:网络
       作为未来10年引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对此,管理层表示,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将是保证我国强大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因此发展制造业的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
 
  然而,近日有一种声音与《中国制造2025》一起飘荡开来。网络上、微信朋友圈里近期常看到这样的标题“德国都工业4.0了,中国才开始中国制造2025”、“美国都工业互联网+时代了,中国还在谈中国制造”,等等。这些言论且不说对错,感觉有必要为大家厘清一些基本的概念。
 
  德国工业4.0
 
  我们先来看看何谓德国的工业4.0。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与新媒体协会、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合作设立了“工业4.0平台”,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该报告提出,德国向工业4.0转变需要采取双重策略,即德国要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及产品的领先市场。
 
  德国工业4.0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按照设想,工业4.0连接的是生产设备,即生产的“一体化”。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美国工业互联网+
 
  而在美国,德国的工业4.0概念更多地被“工业互联网”概念所取代。尽管称呼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从政策层面来讲,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吹响。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用政府战略推动创新,为应对新科技产业革命,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美国将重振制造业作为近年最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法案,着力兴建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如2012年3月,奥巴马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2013年1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高端制造业国家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要投资10亿美元组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集中力量推动数字化制造、新能源以及新材料应用等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业能力的创新集群。
 
  据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美国研发投资量位于世界首位,其中四分之三投向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势明显。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有可能出现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大量运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中国制造2025
 
  回过头再看《中国制造2025》,不难发现其实际上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其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是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重点是:(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6)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实,早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之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解读时就谈到,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实际上是异曲同工。
 
  苗圩表示,通过仔细分析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
 
  比如,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所不同的方面是,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机械、电机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而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此外,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规划,而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
 
  苗圩表示,面向未来,要看到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之间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而对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业内人士表示工业互联网,可以说是美国版的“工业4.0”。当然,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他们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其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在大的方向上和《中国制造2025》也是一致的,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结合,并通过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而在此过程中,与我国的制造业也将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并不存在谁比谁强,谁高于谁的问题。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智能制造将成我国制造业发展下一风口

下一篇:维视机器视觉教学开发平台加速高校实验室建设进程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