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人尽皆知的“硬伤”
可穿戴设备的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穿戴新时尚,但也招来了不少争议,而最被诟病的非续航莫属,其中不乏雷军和周鸿祎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
对于功能相对单一、小屏或者无屏的智能手环来说,续航并非短板,但是搭载了LCD屏幕、强劲CPU及GPU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依旧延续了智能手机的尴尬,难逃一天一充的宿命,续航成了硬伤。尽管无线充电、柔性电池和快速充电等电池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还需时间。面对消费者日益强烈的低功耗需求和实时的娱乐功能多样化需求,现有的电池技术瞬间变得脆弱起来。
可见,除了在电池技术上寻求突破,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较低的功耗,将是摆在可穿戴设备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可穿戴设备基本上是以MCU或AP作为主控,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外加蓝牙或NFC等技术进行无线通信,虽然这些技术单列出来都相对成熟,但组合在一起满足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还远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而且,功耗的降低不仅仅依赖硬件,还依赖系统、应用等层面。如果能够将硬件层和软件层良好地优化整合,2014年留给我们的续航难题或许能够得到很好缓解,这必将成为科技行业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谁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谁就将占得先机。那么问题来了:2015,续航强劲但功能不减的可穿戴设备,哪家强?
同质化:噱头、鸡肋和伪刚需
智能穿戴设备的风暴已席卷全球,催生出的新蓝海引来企业竞相逐浪,产品的终端形态和穿戴方式日益多样化。但纵览市场,大部分可穿戴产品缺乏独特的创意、外形相似且设计单一;功能上空有噱头、实用性不足且同质化严重。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通常以智能手环、手表和眼镜等款型为主,其功能则围绕智能手机延伸,主要满足用户社交、健康监测、位置服务和智能管理等需求。其实用性还不是那么凸显,很难从这些产品上发现“必不可少”的价值元素,基本上还没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在这一点上,人们期待值最高的苹果首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也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其功能随波逐流地选择了通知提醒、音乐播放、心率监测、快速回复信息等同类产品全部具备的功能。这样的同质化让人陷入了疲劳,不痛不痒的功能不仅没有带来颠覆,很多消费者甚至认为有些功能是“鸡肋”和“伪刚需”。
2014年总体来说,已面世的可穿戴设备无论是产品定义抑或产品功能都没有根本性的创新。截至目前,日益壮大的产业并未孕育出一款广受认可的杀手级产品:功能仍难满足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差强人意,用户需求发掘方向不明确,导致做产品定义时盲目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同质化之殇何时休?
医疗可穿戴设备:叫好不叫座
可穿戴设备作为当前的科技热点,和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可谓是顺势而为:医疗健康产业将加速可穿戴设备的爆发,而可穿戴设备则将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颠覆。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很可能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下一个“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水平,从而带来电子产品下一个十年的变革。
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的发展现状并未达到业内预期,并且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同质化和“伪刚需”之外,技术壁垒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成为一大遗憾。
医疗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具有软硬融合、跨界应用等特征。从整个2014年来看,抛开医改对传统中小医疗机构盈利模式的冲击,医疗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尚未完善、硬件设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备受质疑、应用开发平台尚未统一、云计算和大数据没有实现技术突破。而技术壁垒的攻克又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医疗可穿戴设备而言,2014年仅是迈出了一小步,热捧的背后还留下很多问题仍需解决。今后,唯有抓住行业痛点,逐个击破,市场才能真正迎来拐点。
上文所述只是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消费者比较关注且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的爆发还需经历一番波折,在众媒“热炒”之时还要冷静观察。至于这些难题如何解决,我们坚信,将于2015年4月28日召开的2015 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破解之道。同时我们也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满怀希冀,一旦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产业爆发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