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政府要拿出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心和气魄,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在周日的顺德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人大财经工委公布顺德智能制造情况调研报告。报告指顺德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八大支柱产业中有两大产业出现负增长,产业转型成为唯一选择。据顺德区副区长、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刘怡介绍,近期,顺德将出台先进装备制造业“1+3”产业政策体系,5年内累计统筹安排35亿元资金对装备制造业进行综合扶持。
现状
机器人干活效率提高23%
据刘怡介绍,2013年顺德全区智能制造产业近150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产值约950亿元,智能家电产值约500亿元,而近期也出台了多个如“机器代人”计划等扶持性政策。“近三年来,区级财政投入超过1亿元,扶持企业智能制造与两化深度融合项目超100项,带动企业超过20亿元。”
而在此背景下,区内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采用智能装备,出现了一批“无人车间”,如美的集团去年在智能制造的提升工程中累计投入7.5亿元,效率提高了23%,节省员工3万多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50%,效果相当突出。
刘怡在向人大汇报中预计,今年区内机器人系统需求数量超1000套,而且顺德传统产业智能制造改造投资的市场空间在未来5年累计超过500亿元。
高耗低水平发展模式已到尽头
顺德智能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于4月对发展智能制造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发展情况介绍中,报告指顺德经济发展面临重重挑战,首先是土地和人力资源紧缺,除了土地开发强度近50%,更为严重的招工难、用工贵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工资为51875元/年,比2008年增长了13288元/年,年均增长6.1%,高于同期工业增长增幅。“过去多年来沿用的以大量消耗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低水平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另外,顺德经济同时面临下行压力,“十二五”期间前三年GDP的年均增速9%低于“十一五”期间增速,甚至八大支柱产业中,普遍增速放缓,更有两大产业出现负增长。去年顺德全区工业投资约126亿元,比上年少了1成,大批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地区,报告认为顺德“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转型,成为唯一选择”。
建议“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
对于这些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报告对区府的首个意见就是要把智能制造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认为其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标准化、稳定度,是顺德企业转型升级,用“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的必然选择。
报告建议区政府把握广东省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大的机遇,加快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令智能制造装备成为顺德的新增长点。
“如果说,过去30多年,我们靠发展乡镇企业起步、靠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铸造了‘顺德制造’宏厚的产业基础,那么智能制造将成为顺德产业转型,实现从‘顺德制造’向‘顺德智造’历史跨越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