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在那儿的工厂里,每几秒钟一个金属手臂就能将屏幕压进笔记本电脑的塑料外壳中。
初代机器人于今年九月出现在这个位于中国西部的城市,这是和硕(华硕子公司)为其生产流水线专门引进的。在这些机械手臂的周围是数以千计头戴浅蓝色帽子、身着针织上衣和白色布手套的工人。机器人在这个工厂里依旧很少见,它们为诸如东芝、惠普这样的公司生产个人电脑。
如今,由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的电子制造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些机器人正是中国对自动化生产的迫切需求的最好证明。毕竟,中国占有了世界上大多数的个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生产代工市场。
近来,中国的主要城市都将每年的最低工资提高了至少10%。2010年年初最低工资标准才960元的上海,如今一个月最低1820元(296美元)。由于要为苹果这样的委托企业制造更多的复杂零件,诸如和硕、富士康这样的装配公司也顶着压力,奋力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尽管要致力于达到电子零件装配过程的全自动化,和硕工厂里的机器人还是差不少,所以实际上大部分工作还是由工人来做的,甚至其他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被调过来用以补充。
苹果的供应商正更多地依赖于机器人自动装配零件。
和硕公司重庆生产车间的总监告诉我们:“完全实现自动化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目前1个机械臂肢只能替代一个人50%的工作量。” 和硕为重庆的好几个知名品牌生产个人电脑,也为位于上海的苹果公司生产iPhone。
由于这种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的装配工作在中国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中国在人均自动化方面远远落后于邻国韩国和日本。而那些国家恰好是先进电子元器件的主要供应商——诸如记忆芯片和液晶显示屏——稳定的设计和更高的利润空间也给它们的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得到的数据,韩国和日本在制造业领域每10000人就拥有超过300个多用机器人。而中国每10000人才对应23个机器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即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供给量从2008年到去年都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
电子装配完全实现自动化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很多零件的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型号一变更就需要重新调整机器人的设定,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入不敷出。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它们的产品生命周期很短,并且不同的公司都有不同的生产标准。例如智能手机那样小巧而精细的设备是很难由机器人装配的。再说了,像电路板那样的标准零件,只要用机械就可以大量生产了。
在和硕重庆工厂的第四层生产车间里,少量的工人在监控计算机电路板的生产。崭新发亮的蓝色电板一排排从传送带进入白色机器中,伴随着嵌入芯片还是其他什么零件的“嗒嗒”声。加工完毕的电板从机器另一端的尽头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人碰过它们一下。
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中国的电子制造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的工厂开始在特定的装配任务中安插机器人,比如和硕就为嵌入笔记本电脑屏幕设定了机器人。和硕的财务总监Charles Lin表示今年他们的公司计算通过自动化提高10%到20%的生产率。
分析师表示,合约制造商的利润往往只有个位数,除非它们的客户能接受更高的价格,否则他们是不会忍受自动化的带来的高成本的。和硕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毛利是2.7%,而富士康是3.2%。
广达高级副总裁表示,它们在诸如产品包装,设备测试和向仓库运输成品方面的生产流水线上已经向自动化迈出了一大步。可是在装配方面,很少有电子零件能够大批量地生产,可是只有大量生产自动化才有意义。
丹麦通用机器人A/S中国区的总经理James Taylor表示,机器人在电子工业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因为更加适合和划算的机器人将会陆续进入市场。他还说明,轻巧的工业机器人一般每个的价格在5万美元左右。算上省下的工人工资,培训费用以及获得的生产利润,一般1到3年厂家就能挣回机器人的购买费用了。
他承诺:“在未来的5到10年内,我们就能看见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巨大进步了。十年前被认为是极端复杂的事情也被人们习以为常了。”
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合约生产商富士康的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它们打算制造它们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以便于他们解决困难的装配任务和运输原材料。郭感慨道:“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
这家公司两年前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它们的装配线上安装100万只机械手臂。尽管它们不愿意给出具体数字,但据说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