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石化工程企业“走出去”应增强软实力

发布日期:2014-08-21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作者:网络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石油化工工程企业“走出去”在苏丹等地承揽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石化工程企业已进入西亚北非、中亚、东南亚等多个海外市场,初步形成了跨地域、有影响力的营销网络。
 
 
    虽然我国石化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主要业务仍集中在施工分包等低端领域,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能力承揽EPC项目。EPC是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的重要方式,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占超过40%的份额。
 
 
    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高端市场,为我国石化工程强势崛起做出应有贡献,我国石化工程企业必须正视国际趋势和压力。外闯海外高端市场的“拦路虎”除了技术、规模等硬性条件之外,还包括理念差异、信息化管理体系等“软性条件”。总的来说,国内石化项目注重结果,而国际石化项目业主更关注项目各节点的过程管理。寰球工程公司文控部负责人吴迪表示:“国际石化工程公司更重视过程节点的控制,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时,结果自然也是优异的。”因此,我国石化工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注重增强理念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软实力”。
 
 
    首先,我国石化工程企业应深入了解当地石化工程服务理念,尽快掌握国际标准规范、国际项目管理程序和项目运行程序,为承揽和实施EPC项目夯实基础。在西亚北非地区,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材料制造等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程序方面基本执行欧美标准,而我国石化工程企业实施的国内EPC项目均执行国家和石化行业标准。对当地相应技术标准及程序不熟悉、对当地业主严抓节点控制的要求不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走出去承揽和实施EPC项目的能力。
 
 
    其次,加强构建信息化运营管理体系。在国际EPC石化工程项目的投标过程中,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软件体系是最终决策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在一些项目中,甲方甚至明确要求使用相应软件支持项目工作。曾有一些企业在走出去初期,因软件体系不符合要求不得不租用,造成了整个工程预算中不必要的开支。因此,工程公司应配备符合EPC项目配套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建筑、施工及基础设施专业工程提供工程设计软件的Bentley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认为,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库的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走出去的石化工程企业也比以前更加成熟。
 
 
    再次,加强跨地域协同管理。拥有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维护、跨地域管理的石化工程企业不在少数。过去,工程企业使用设计后交给建造的“数据交换”形式施工,难免产生偏差,在施工和建设的过程中无法跟踪数据,出现问题很难协调,影响了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而应用协同软件平台能够使用统一的数据基础进行设计、建造、施工,调动各方资源。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推进委员会副秘书长陈超熙称,工程企业和设计院走出去的发展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分不开,加强协同设计和协同工作进程可通过精细化管理,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当前,西非、西亚北非、中亚、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回升阶段,石油化工项目呈增多势头,对我国企业技术、资金的进入基本持欢迎态度,这是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走出去的机遇。石化工程企业应尽快克服在市场开发、项目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上的硬性差距,同时尽快缩小与国际当地石化工程市场的服务理念差异,通过提升软实力加强在国际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TAG: 石油化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两大煤企带头减产保价 大规模限产央企或持续扩容

下一篇:传感器成智能化代表 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