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计算机如何为工业“嵌入”智慧能量

发布日期:2014-08-14 作者:网络

      
       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物联网等这些创新应用和创新需求的不断涌现,对基础芯片、软件、嵌入式系统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和挑战。如何能加速应用从概念发展为规模市场的过程?工业计算机如何给工业注入“智慧”的能量?如何让物联网从“看起来美”变成“现实美”?未来的嵌入式系统如何发展?8月6日至8日,第三届工业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展在深圳举行,展会云集了大量工业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记者对展会进行了几天的采访,希望从中找到产业演变的“蛛丝马迹”。 

  深挖工控与物联网的落地思路 

  目前整个工业界对工业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需求进入平缓增长的状态。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推动工业向工业4.0转型升级。中国有庞大的工业体量,大量的工业企业都面临着向4.0更“智能化”的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应该说,推进工业4.0发展对工业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大数据都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但是记者在展会采访时所感受到的以上需求却并非如外界所想象中那般“热烈”。深圳市研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林世丰对记者坦言,目前整个工业界对工业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需求进入一个平缓增长的状态,正如在市场上我们看到工厂数量的增长也不是爆发式的一样。 

  深圳市金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中心的技术支持总监冯文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尽管正在进入的大数据时代让工业界对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需要在增长,但工业存储的需求也会是一个渐进式增长的市场。它很难像消费市场的增长一样迅猛,更多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事实上要满足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升级需求,工业计算机和嵌入式领域都需要多“动脑子”,而不仅仅是在原有需求上徘徊。深圳市朗锐科技集团CEO蔡高升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很多时候要跳出原有的路子,要有“深挖”、“整合”、“系统”、“开放”的思路,需要新的灵感。他以吊车和电梯为例,无论是吊车还是电梯的工作都与重量、运动、安全有关,如果能够在重量与运动和震动中找出规律与关联性,就能够实现安全智能控制,这其中就有新的机会,而研发出这样的产品与技术不仅仅是在这两个领域有市场,在所有与重量、运动和需要安全控制的领域都有机会。事实上,市场是需要去创造的,记者曾在青岛采访过某纺织装备企业的CEO,他也坦言,他们公司最受客户青睐而且有更高附加值的纺织装备,其实是他们独创的能够将纺织流程整合,让纺织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集成新设备。 

  记者在展览大厅中注意到朗锐集团,是因为这家企业的展位背板语是“智能系统的创新工厂、物联网应用的孵化器”,在众多“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广告标语中显得格外另类。郎锐集团同样提供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和系统设计方案,但蔡高升认为,现在物联网的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更需要一整套从应用到可持续运营的落地思路,所以他们首先是帮客户想清楚了可持续运营带来市场回报的商业逻辑,然后才提供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客户才有可能为物联网买单,物联网项目才会从“看起来美”变成“现实美”。他认为,物联网是需要分很多步走的,第一步一定要解决“刚需”,要帮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才有可能让客户接受,才有可能从“自动化”进入“物联化”,而这过程有很多步要走。仅仅以农业养殖为例,比如为养猪的农户提供解决方案,第一步需要用自动化设备帮农户解决给料与刨粪等“苦活”、“累活”,将他们从中解脱,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各种感应检测的第二步,利用数据来优化养殖,利用数据来创造更多服务。 

  “解决‘刚需’是启动市场的关键。”飞思卡尔亚太区业务拓展与市场经理李星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对于眼下被炒得很热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很多应用设备厂商目前还主要将眼光聚焦在健康的“保健”市场,这就像是给真正需要治病的病人提供“保健药”而不是“处方药”一样,难以对症、难以解决市场的痛点。不久前,飞思卡尔的CEO演示了ORCAM公司基于飞思卡尔I.MX6处理器的智能眼镜,因为眼镜内有摄像头模组和语音模组,能够用摄像头捕捉图像,当手指指向内容时摄像头自动聚焦后读出所指的内容,可以帮助弱视人群识别交通信号、过境标志,识别日常物品,阅读任何印刷文字,并转化为语音播放的方式来方便弱视人群的使用。全球目前有2亿弱视人群,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必需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保健品”。所以希望更多的设备公司能够去挖掘市场的种种“刚需”。 

  基础芯片和各种工具将更灵活 

  应用市场面临用户接受度不高,市场碎片化和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等挑战。 

  蔡高升坦言,目前他们在前端深耕各种应用市场,面临比较大的挑战:除了用户接受程度不高之外,还有市场碎片化和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等问题。朗锐所面临的难题应该说代表了大部分可穿戴、物联网等应用公司所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上游的基础芯片相关软件和工具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李星宇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标准化和开放是两个关键原则。7月15日,谷歌旗下的Nest联合三星、ARM、飞思卡尔、芯科实验室、Big Ass Fans、Yale等共同推出了Thread标准,Thread是一种基于IP的安全网络协议,用来连接家里的智能产品。相对于其他物联网标准,它强调更加安全、更低耗能,而且兼容其他的原有标准。在李星宇看来,未来物联网的标准必须是兼容并包的,而且要满足下游应用设备厂商对灵活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他认为要使基础芯片有更小的封装尺寸、更高的能效和特性集成以及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更丰富的支持工具,不久前飞思卡尔推出了KL03,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推出的产品,这也是全球目前最小的ARM cortex MCU,无论是在尺寸上还是在功耗以及可扩展性上都是业界目前最优的。李星宇坦言,现在的物联网产业和早期的PC产业很像,未来一定会进入到更标准化、更开放的阶段,而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将呈现出“去硬件化”的特征。 

  “无论是正在进入的物联网时代,还是正在推进的工业4.0,都意味着工业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正在进入‘长尾市场’,即量不大,而且需求更个性化和定制化。”赛灵思亚太区zynq业务拓展经理罗霖对记者说,这要求基础芯片的发展必须走向平台化、SoC和全可编程,从开发语言上看,也正在向更高级的编程语言转移,包括C语言、Java语言等,开发工具与开发平台的方向必须是能够提升开发效率减少开发流程的,比如图形化设计等。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中国技术市场工程师崔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与罗霖相似的观点。基于应用市场的变化,他认为基础芯片一定会走向平台化,从分散走向集成,才能够满足用户对更高性能和更大吞吐量计算的需求。 

  赛灵思ISM市场营销经理林逸芳认为,未来一定是分布式的智能时代,必然要求在各个节点、网络等各个层面都必须具备智能计算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在后端,也正是在这样的需求驱使下,必须考虑究竟在哪些节点哪些设备上实现智能化能够有更好的性价比,这也对测量工具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记者在展台看到一家来自德国的赛灵思合作伙伴所展示的测试方案中,已经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同一平台中,同时测量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的不同效果。 

  融合将是重要的趋势。冯文智透露,目前在工业存储领域要满足用户对安全性、稳定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他们正在更多地与应用软件合作伙伴合作,在SSD中搭配更多的加速、加密等周边应用来满足用户,实现双赢。据李星宇透露,飞思卡尔也是在去年与ARM及Oracle联手,为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和边缘节点开发人员提供更多的细分市场解决方案组合,以响应市场需求。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数控机床研发生产的未来呈三动向

下一篇:FPGA、MCU和SoC卡位工业自动化新商机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