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电动车发展遇充电难 小区自建充电桩有三难

发布日期:2014-06-27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网络
   北京市交通委信息显示,上半年全市电动汽车共完成上牌382辆,已签约或接受预订的不足600辆。而就在本月,第三次摇号申请电动车的人数,也比上期减少了近三成。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全国各地掀起的新能源新政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针对充电桩建设,扶持力度尤其大。然而自建充电桩口径的放开,却并未如人们预想那样顺利,北京“109份申请仅8人成功”的结果,给人们泼了一盆凉水。这不禁让人疑惑,建个充电桩,真有这么难吗?

  难跨物业坎

  家住北京右安门的车主熊进,前不久刚刚入手了一辆2013款荣威(微博)E50。但家和公司都离公共充电桩远,4S店又在中关村,去哪儿给车充电,就成了他每天面对的难题。

  几周前,在国家电网将“个人自建充电桩”管控放开、北京市公布自用充电设施建设流程之后,熊进似乎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然而当他将4S店出具的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固定车位产权证明等材料拿到小区物业盖章时,却碰了壁。“物业说小区现在还不具备给个人建充电桩的条件,不给盖章。”熊进一脸无奈。

  “老旧小区居民基本供电有时还不足,再建充电桩压力确实有点大。”熊进所在小区的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负责人还表示,即便是过段时间增容以后,随着用电高峰的临近,首先确保小区内近800户居民的基本用电,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不少车主反映,按照目前公布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新能源小客车的生产企业或4S店,仅仅只负责充电条件确认、充电设施建设等问题,至于与物业、居委会等部门的协调,并无足够的发言权,真要想获盖红章,还得自己去磨嘴皮。“街坊邻里的,也不好撕破脸皮把话说绝。即便有政策扶持,还是会卡在物业这道槛上。”熊进对记者说。

  难寻“保护伞”

  家住朝阳北路的李晴对熊进的遭遇颇有同感,细则公布前,纠结数月之久的她刚刚转手处理掉自己的电动车。“明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但真用起来却像是无人过问的野孩子。”李晴无奈地对记者说。

  对此,记者查询了“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从公告栏、办事指南、政策咨询等窗口都可以看到,虽然“细则”已经公布,但其中对于新能源小客车充电桩的申请流程并未作出特别说明。而在市科协和住建委的相关网站上记者也并未看到。如果物业不支持,究竟该向哪个部门什么渠道反映情况?看似有型的“保护伞”却因为相关渠道未打通,变得名不副实。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环节上简单应对,却忽略掉这必须是一个整体配套。”资深媒体人张春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在不少车主看来,即便这把“保护伞”能够最终得以建立、形成配套,但仅从规定的“拉黑”“整改”“信用记分”等惩罚手段来看,其究竟会对物业等“设槛单位”起到怎样的效果,却同样是个未知数。

  “拉黑和扣分等等手段对物业到底会造成多大影响,而不拉黑、不扣分又会对物业产生怎样的激励作用,这些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见的奖惩细则。”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微博)表示。在他看来,这样一把“保护伞”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根本不可能将充电桩真正带入各个小区,使用新能源车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难过心理关

  记者在走访不少小区时发现,物业负责人用来搪塞车主、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咱小区可就你一人装。”更有小区物业上来就用一句“500户只有你1户装啊?”,给申请者先来个下马威。而迫于中国人特有的好面子和“谦逊”,最终绝大多数电动车主只得无奈收回自己几百分之一的权利,自建充电桩的心理防线也被彻底击碎。

  而在近期举办的北京、重庆等地车展上,不少消费者在面对眼前的新能源车时都纷纷表示,周围的朋友和同事未能形成使用规模,这让他们难以跨越自己的心理关。而对于那些已经购买新能源车的车主来说,邻居、物业的另眼相看,更是让他们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公共充电桩能将就就将就吧。“充电桩要"入户",还是新能源市场要"入心"的问题。”贾新光表示。在他看来,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其实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的不自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资本介入充电设施市场的信心。而充电设施网络建设的不健全,更会浇灭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加剧消费者的不自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制约充电桩的入户、入心。

  “充电设施市场的投入还将以民营资本为主,至于如何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就要看接下来"上面"的政策了。”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该消息人士认为,不管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要打开局面,还是应由国家迈出第一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