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生,有三个转折决定了我的命运。
第一次转折是1960年春节,12岁的我随父母从辽宁的农村盲流到黑龙江省鸡西市,那是否就是解放后中国农民的第一次进城打工,我无法考证,但那一段清苦和屈辱的边城岁月不只形成我顽强挣扎的性格,而且也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路径,如果继续在农村则难说我后来的命运如何;
第二次转折就是1973年从下乡的绥化农场局到清华大学上学。清华那一段不太正常的学习生活在知识上谈不上得到了多少,但清华那三年多的确让我大开眼界。清华深厚的底蕴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对我后来的为人做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计算机专业虽然没有成为我后来赖以生存的饭碗,但却也对我产生了以下影响:做事精确,工作高效,管理严格。另外清华的荣誉也让我一生做事不敢懈怠,唯恐有辱清华的名声;
第三次转折便是1987年从中科院计算中心毅然辞职下海,选择了比较适合我的性格、兴趣同时决定了我这一辈子的最主要的工作一一企业管理,幸运的是八十年代之后的二、三十年,在每一个具有阶段代表性的企业中我都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和舞台,如四通,华为,利德华福,金风科技等。
要说最初的理想,至今也还残存着,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流芳万世。这一愿望在87年决定下海时便已经断绝了,而且至今对于当年的决策感到庆幸。我的党费已经多年未交,也是在标明一种态度。偶然与人谈起社会现状,我还会有蠢蠢欲动的想法,发出"我来做也许不至于此"的感叹,也只是感叹而已。不是不能为,而是不可能为也。
有人多次问我为何不自己做老板、办企业?我只能说,性格使然,机会使然,命运使然。即使有机会,我也不会甘于像一个守财奴一样一辈子守着自己那一摊子事,失去更多的机会、景色、自由与快乐。相较之下,我走过的路也许正适合我的性格与追求。人生一场不过是寻找一个适于自己表演的舞台,至于舞台是否一定自己来搭,有可无也可。至于办自己的企业可以赚大钱的想法,我似乎没有一些人不那么强烈。从最初的养家糊口到后来的不愁温饱,我已经十分知足。我不认为钱的多少就代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大小,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只有靠我的遗产才能活下去,即使不办企业我其实也可能赚更多的钱,但这样的机会我都一次次丢失了,有过遗憾,但没有后悔过。在这一点上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也。
在不知不觉中,人生竟过去了一个甲子。想一想这辈子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个人的理想和"解放全人类"的宏图大愿早已无法实现,所能做的不过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价值更创造快乐。做事尽心、尽力,做人无愧、无憾。想一想我的同辈们还在为生计挣扎,他们的孩子上学都困难,有的连飞机没有做过,出国看看更谈不上,我就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从不敢得意和忘形。内心脆弱,有时会因各种感动而流泪,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