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中国模式”的光伏,走的快不如走的稳

发布日期:2013-11-06 作者:网络
    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抢装热潮,预计全年光伏装机量将在8GW左右,乐观情况下可能接近10GW。对于2014年的中国光伏市场,国家能源局已经定调,在不出现弃光限电的情况下,2014年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光伏电站4GW。德意志银行的研究分析师维沙尔·沙赫甚至认为,2014年该数字可达到13-15GW。
 
  回想2011年“十二五”规划之初,中国设定“十二五”期间光伏装机量为5GW,到如今一年的光伏装机量就能突破10GW,中国光伏发展不能不称之为快,而这“快”的背后又不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就是政策发“热”,政府为救市而不得已做出的扶持行为。
 
  中国光伏走的太快又太不稳
 
  中国光伏迅速发展,其发展路线似乎与经济发展相似,过多的关注到自身行业,而没有从战略高度和全局方面统筹规划,这是中国光伏发展最大的弊端。
 
  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是9.91%。政府为发展经济,贪图速度,忽视了诸多社会问题,使得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安全生产等)解决得也不够好。目前,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再论中国光伏产业,暴发式增长毫无规律可循,光伏企业与地方政府打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幌子,紧盯国家财政补贴,而严重忽视了电网和消费者两大群体。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尚未理顺的前提下,不断自娱自乐。
 
  一,电网结构无法支持光伏“大跃进”。
 
  大型地面电站的发展必须与电网建设同步,目前,中国光伏主要是以地面电站为主,各大企业在西部地区抢装也并非是有把握让电站立刻并网,而是赶政策末班车。在这一过程中,电站质量可以忽视,光伏电站也可以象征性的并网,只要电站建设了,只要接入了电网,就可以拿到1元/度的补贴。而电站质量可以慢慢改进,并网后限电问题也可以慢慢解决,这恐怕是西部地区大型光伏电站最真实的写照。从侧面来看,这也是中国政策存在漏洞,让企业有机可乘。
 
  西部地区大力抢装光伏发电系统其实是中国光伏过于浮躁的表现,地面电站数量向政策看齐而大步前进,自然会存在很多隐患。据了解,目前新疆正在抢装的项目超过100个,但受电网限制,到年底这些项目的并网率只有20%左右。或者说诸多项目都能实现并网,但大部分项目短期内会出于晒太阳的弃电状态。此外,大型地面电站的抢装一般都出现在冬季,西部地区天气异常寒冷,冬季施工本就是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施工质量肯定被会打折扣。
 
  原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风起曾指出,大面积应用光伏发电涉及到能源改造的问题,北方地区火力发电采用传统的热电连供模式,到了供暖季节火力发电停不下来,只能给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限电,因此火电停不下来就实现不了新能源发电的高比例。
 
  二,分布式问题非常大,实用性有待检验。
 
  2013年中国启动第一批分布式示范项目建设,欲在年内建设749MW的分布式光伏系统,但到2014年,分布式光伏系统装机量被提升到8GW,政府规划似乎没有考虑到投资企业的难处。在分布式领域,投资者会面临比大型地面电站更大的风险,他们不仅仅要考虑国家政策,更要考虑示范园区内企业的违约问题。
 
  中国政府即将出台分布式实施细则,或许会解决分布式发电补贴、融资、计量等问题,但分布式自发自用模式其实是一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行为,政府可以保证分布式之外的补贴及时发放,却对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比方说,实行自发自用模式,示范园区内的企业实际上变成了电力的采购方,他们具有足够的违约资本。这些企业可以拖延支付,甚至在经济效益不景气时可以赖账;园区内的企业可能倒逼也可能转租或转让,假如在光伏电站25年的运营周期内企业法人变更,其是否同意继续出租屋顶,是否愿意继续采购新能源电力,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此外,光伏发电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受天气影响也非常严重,对于很多实行“三班倒”24小时工作制的企业来说,如果光伏发电没有一定的储能系统,他们不得不面临白天使用光伏发电,晚上使用火力发电的尴尬境地。同时,当雨季来临时,整个光伏发电可能会连续不能满足工业园区需要,不确定性极强。
 
  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集团化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过7~8年,企业破产是常有的事情,企业开工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光伏电站投资商来说,他们根本不可能准确估算一个项目的盈利率,这也是投资商融资难,民间资本不愿进入光伏行业的重要原因,最终很多资金还是不得不来源于国开行。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如果笔者是一个企业家,如果光伏发电和工业电价保持一致,光伏发电又不能做到稳定供应,笔者实在找不出理由来采用光伏发电,会更倾向于从电网公司购买电力,毕竟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意味着效益。
 
  再往下分析,用电企业不敢拖欠国家电网的费用,并不代表其不敢拖欠光伏投资商的费用,毕竟光伏发电不可能完全取代电网供电,光伏发电方式成为了园区企业的一种备用或辅助方式。如果存在扯皮现象,光伏系统投资商处于绝对的劣势,因为其并没有选择消费者的权利,光伏电量要么被企业购买,要么上网,而一旦大量新能源电力上网,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就变的没有保障了。
 
  “中国模式”不能重蹈制造业覆辙
 
  中国光伏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扩张过度,更主要的在于国家层面缺乏宏观的调控,政府不能总搞“马后炮”,等到行业扩张到了一定程度,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时才出台相应的光伏制造业准入条件。可以肯定的讲,光伏产能的下降是市场洗牌和竞争导致的,与政策无多大关系,政策顾忌社会稳定、地方税收问题,在一片混乱的行业中反而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中国政府要及时解决光伏终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要稳步发展,等到大量企业投资到光伏电站时,政府还是从稳定的角度考虑,而无法去做出一定的调整。“中国模式”不能重蹈制造业覆辙,希望中国光伏发展能够放慢脚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电投全面推进AP1000核电设备国产化

下一篇:我国研制世界首台便携式原子荧光光谱仪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