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眼中的中国市场
欧洲机床协会会长马丁·卡普在报告中分析,中国机床制造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它们的技术瓶颈体现在创新、人才和关键零部件方面。由此,他预测中国机床制造商将优先考虑削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升级。
他从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了中国的竞争对手。
技术上,大部分中国供应商认为他们和国外竞争对手差距明显,尤其是其质量和稳定性不为高端机床客户所认可接受。
研发上,中国供应商意识到了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性并且在积极发展其独立研发能力,也已经与高校和供应商建立起了良好的技术合作,但很少和第三方技术专家合作。
装配上,缺乏优质劳动力成为中国供应商的一个明显挑战;中国竞争者有能力生产大部分配件,但仍有部分配件必须要通过进口来保障整体表现。
销售和服务上,中国公司在中国以内有好的服务能力,但在海外却几乎没有直接的服务,通常中国供应商提供1年保修和针对本地客户的24到48小时之内的现场服务。
国际化上,大部分中国企业依然瞄准国内市场,而在出口问题上奉行机会主义,并依靠海外销售代理提供销售和服务。报告还认为,中国企业在长短期内几乎都没有兴趣进行或参与海外的并购或收购。
反观德国机床企业。虽然德国机床的技术优势是普遍公认的,但是最终用户看到了其与中国竞争对手相比在服务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
他分析说,技术升级被中国企业高度重视并被作为和国外主要对手相竞争的战略,中国企业和国外对手的技术差距会逐渐减小,尤其是车床,但加工中心这个领域的差距仍会很大。
对中国企业而言,降低成本在规划里,但大部分主要配件仍靠进口,尤其是针对高端机器,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长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国机床产业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大型生产商不仅生产机床,也生产配件。未来增长战略依然以中国国内市场为主,国际的有机增长是次要目标。中国企业通过服务为其客户增加附加值,并将此作为其竞争优势。同时,中国企业十分依赖政府通过优先政策和大款额补贴的扶持帮助。
马丁·卡普还向欧洲企业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机床行业的产业政策。他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发布了旨在引导机床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
报告注意到,近几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机床工业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机床工业的第12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将中国从一个大批量生产国转变为一个高技术的生产国。
自2009年起,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出台了具体政策来支持和补贴中国公司来发展高端机床,政府补贴占项目总投资的30%,以奖励、借款、借款利息补贴和退税等形式给出,例如沈阳机床作为最大的机床生产商,收到了政府的大额补贴。
除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政策以外,全国各地不同级的政府还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规定,比如辽宁省。国有企业比私有企业得到的政府补贴更多,分配给私有企业的补贴额有限。
他还提到,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巩固台湾厂商在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低中端市场和配件市场。
在调研中国市场的基础上,德国工业提出了旨在优化服务、本地化研发以及应用程序支持方面的行动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