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如今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关键词,在此次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产生了激情的碰撞。苏宁眼里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袋中的网络金融,腾讯掌握的社交网络,搜狐面前的跨屏视频……他们的雄心,他们的诉求,他们的得意,其实都在加深整个中国互联网对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信赖。大数据引发的信息融合和产业跨界结合,云计算带来的高性价比、高效率、可信的新的服务运营模式,移动互联网对网络、应用、终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全面改造提升带来的机会,让我们对互联网的现在更加兴奋,对互联网的未来更加期待。本次大会上,邬贺铨、怀进鹏、曹淑敏三位专家坐而论道,为我们描绘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相互交织融合而成的互联网新蓝图。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畅谈了大数据给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受此影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邬贺铨指出,互联网产生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暴涨,网络中心体现去中心化,大数据促进了信息融合和产业跨界结合,大数据引发更多新业态出现,大数据对互联网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对我们国家互联网创新能力的一次大考。
互联网产生大数据: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邬贺铨介绍说,现在的城市里都有摄像头,每小时都产生很多的数据,几十万个摄像头产生的数据达到数百个TB,数据量非常大。除了政府,企业也在产生大数据。波音飞机飞行的每个来回中,每几毫秒就测一个数据;医疗也是大数据,从医院的病例可以看到,一个大脑的CT扫描图要保证分辨率很高,每微米产生4.5TB的数据,北京301医院每天门诊量一万人,按照医疗规定一个患者的数据要保存50年,这又是巨大的数据量;广州中山大学医院2008年的数据量是100TB,到2013年达到了1000个TB。
互联网同样也在生产大数据。淘宝网去年“光棍节”每分钟产生几十个TB的数据,所以网络有很多大数据。美国的网站每分钟有72小时视频上传,每秒产生的互联网数据量达到720TB,相当于全世界有6亿人同时看不同的高清电影。到2016年,互联网每3分钟将传送300万小时的视频,相当于全世界生产的所有电影的总和,一个人要34年不吃饭不睡觉才可以看完这些电影。到今年5月份,中国互联网视频用户数达到3.95亿,占当时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二。网民人均一个月使用的流量,在2008年是1个GB,到2014年将超过10个GB。一个很突出的数据是,2012年和2013年互联网所产生的流量,等于自人类有记录以来一直到2011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总和,两年等于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