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棉价倒挂,纺织业不堪高价棉农民不愿种棉

发布日期:2013-07-30 作者:网络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日前在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透露,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6.7%,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棉花生产继续出现萎缩。目前,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趋势扩大,棉花市场的高价差问题让下游企业叫苦不迭。棉价倒挂给棉农和下游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农民为何不愿种棉?

    一件50元的T恤,在越南生产,仅棉花和劳动力的成本,就可以下降15元钱。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计划将工厂迁往东南亚。追逐“东南亚制造”的背后,是国内外棉价倒挂的现实。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介绍说,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4000元至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6000元/吨。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的70%以上。国内棉价高企严重影响了棉纺织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事实上,虽然政策最想保护农民,但农民的收益其实也不算多。由于纺织需求的不确定性使棉花行业风险增加,加上近几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棉农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6.7%,棉花生产继续萎缩。

当前,农民缘何不愿种棉?“最关键的是种棉收益太低,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价格波动大。”夏津县农林局植物保护站站长于佃平算了一笔账:现在种棉花,包括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刚性上涨,管理和收获人工成本每人每天不少于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投入在550~600元,按现在每斤4元左右计算,亩产棉花500斤收益只有2000元,明显偏低。为稳定棉花生产者、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临时收储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避免了卖棉难,保持了植棉面积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当前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临时收储政策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专家指出,要解开当前困扰棉花产业的症结,必须尽快改革当前的棉花管理体制,通过采取棉花直补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祥创新led显示屏为国际知名车展呈现视觉精彩

下一篇:国土部称利用页岩气区块圈钱将会被缩减或取消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