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风电长期产能过剩恐引并发症 亟待回归健康

发布日期:2013-07-17 作者:网络

    从追求规模、低价竞争转向对核心技术研究和质量控制是企业生存关键。


    “近年来,风电设备行业陷入持续恶性的价格战之中,这也致使全行业几乎都面临亏损的状态,这需要整个行业进行反思。风机制造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依靠低价竞争,而是要潜下心来,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消化和创新,给市场提供优质产品,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用户,为用户不断创造价值。也只有这样,风电行业才能回归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中。”近日,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琦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与光伏产业类似,风电设备同样经历着“过山车”。前几年,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一窝蜂地进入风电制造行业,从2011年开始,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年均增长率开始出现负增长,突然的“刹车”使国内风电设备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长期产能过剩恐引“并发症”


    从2011年开始,风电设备产能过剩便屡遭行业诟病,有产值没效益、有装机 没电量、有生产能力没有核心技术等问题一直是风电产业发展中的绊脚石。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风机制造商进入大规模亏损时期,生产线开工率不足、低价竞争导致质量问题频现、企业倒闭和大批裁员等乱象,将昔日的明星产业打入冷宫。


    2012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称,2011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到30吉瓦以上,但2011年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8吉瓦,这导致国产设备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2012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1296万千瓦,同比下降达26.5%,即使不考虑2012年的新增产能,仅按照2011年30吉瓦的产能计算,2012年的产能闲置率也已超过55%。而进入2013年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即便海上风电市场表现活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一集团风电投资基本上以惨败收场只是一个开始,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 国内风机制造龙头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华仪电气年报显示,2012年,该公司风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95%,生产及销售风电机组共计57台(套),同比均下降44.12%。


    与这些龙头企业相比,那些身单力薄的企业固然难逃破产的命运。


    风电设备产能过剩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的连锁反应远不止这些。“现在风电行业是全面亏损,做得越多,亏得越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整个产业都会崩溃。”刘琦的担心并非危言耸听。


    回归健康轨道刻不容缓


    与刘琦的观点类似,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总监张卫奇也认为,目前的中国风电市场亟需从原来单纯的重视装机规模,逐渐发展到质量和规模并重的阶段。与其说低价竞争的甜头让风电设备制造商忘记了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倒不如说盲目的跟风令企业无暇东顾,耽误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时间与投入。以海上风电为例,跟国外的海上风电相比,我国在海上风机的制造方面缺乏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有15家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做5~6兆瓦风机的研发工作,其中有五、六家已经生产出样机,并实现装机,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研发阶段。在这些企业中,真正用自主技术来进行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还是依赖国外的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风电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要在能源发展的全局中优先考虑,不能只给出数量指标,而不去考虑市场的实际需要,建议从宏观政策层面继续加强对企业的帮助与扶持,以便保持企业及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特许权招标等行政手段,客观上帮助国产风机走上了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但这种行政手段只能适用于当时的历史时期,监督风机制造商严把风机质量关还需要依靠银行、保险等机构发挥他们应有的制约作用。良好的市场才是未来风电产业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制造企业迈向“智慧工厂”

下一篇:未来陆战将使用机器人战士 人类统治是否会被代替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