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国产核电事故应急机器人出炉

发布日期:2013-05-30 作者:网络
  日本核电事故发生之后,虽然日本国内发挥技术优势,在事故现场的核心地域投入机器人设备进行部份应急处理事故,但是进入核心区后很快就会失去联系,导致处理失败,由此专用核事故机器人设备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一些事故现场投入机器人设备,特别是在整体环境还具备较强危险性之时,大量使用机器人设备对于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将更有保障。但是在一些特定场合,只用使用针对性更强的机器人产品才能胜任。
  
  日本机器人之所以进入事故中心之后失去联系,与产品不是专门针核辐射的研究,在抗辐射能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电子部件在高辐射环境下很容易崩溃。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应用于核电站应急事故处理、日常检查、维修等方面的智能机器人开始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11年,中广核集团下属的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了国家863计划“核电站专用机器人技术与研究”,以“核电站微小型作业潜艇”为重点领域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并于2013年3月成功研发完成首台核电站微小型作业潜艇样机。
  
  该潜艇样机主要由潜艇本体、脐带缆和岸上控制箱三部分组成。潜艇本体配备了四个推进器,可以实现机器人在水中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向左、向右运动;安装了前置防辐射摄像头和后置广角摄像头,能充分观察水下环境;配备姿态测量单元、声纳和深度计,可以确定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的姿态和位置;同时安装了机械手,可以对水池内小异物进行打捞。
  
  据悉,该潜艇样机计划于今年9月在大亚湾核电基地进行实际环境应用试验,通过试验后即可投入商用。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反应堆堆芯、反应堆水池、乏燃料水池等水下环境的异物搜索和打捞,以及核反应堆堆芯部件、水池的缺陷检查,对促进应急管理和处置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机界面技术突破 可多任务运行

下一篇:传感器C8:提升自动门安全性能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