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人与家电实现智能交互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向往的未来智能化生活图景。家电的智能化趋势在3月底举行的中国家电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相关专家指出,由于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家电的智能特征无法正确衡量。不过近日有专家表示,智能终端标准体系正在酝酿中。
在智能家电领域,智能电视算是智能的先锋队,但是,虽然各大家电厂商已试着推出了语音、体感、手势等操控智能电视的新方式,以替代传统的遥控器以及“鼠标+键盘”的计算机操作方式,但事实证明这些人机交互方式并不适合于智能电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特别成熟的电视人机交互解决方案,艰难的人机交互,使得智能家电产品沦为了消费者眼中的鸡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赵兴华表示,由于标准的缺失,现在大多数智能终端设备和用户应用体验的质量技术判定,多采用传统非智能终端的技术标准,不能衡量终端设备的智能特征,因此,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智能终端标准体系和关键标准十分必要而且迫切。他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考虑此事。
“智能终端产业正向高集成度、3D显示、超高清、智能交互和新型应用等方面发展,新技术和智能终端产业融合需要合理的呈现,以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人机交互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全国音视频标委会副秘书长张素兵表示,在《智能终端标准化工作指南》中,音视频标委会明确地提出面向智能终端互联互通的标准化研究方向,从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小i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朱频频博士指出:“判断一个机器是否有足够的智能,学术界的共识是看其是否能通过图灵测试,即在不知情测试情况下用户是否把机器当作真人。而消费者判断一个智能终端是否智能的最直观标准则是人与产品以自然的方式交互,产品会准确理解人的意图,而不是让人去记住指令来适应机器。”
“智能终端作为改变未来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介质,其产业化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全国音视频标委会副秘书长范科峰认为,应该用标准的力量推进智能终端网络运营、系统集成、第三方应用服务、终端研发制造等产业链的建设工作,服务产业的发展,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智能化发展给生活带来的简单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