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贡献巨大。今天的世界,以绿色为主题的革命,正推动能源行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无人开采”:开启采煤无人时代
采煤设备安装在只有130cm的极薄煤层中,工作面看不到一个采煤工人。综采设备自如地移溜,割煤,顶溜,整个工序一气呵成。而操作人员却在距离采煤工作面260米以外的操作室。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人员安全了,资源回收率提升了,这项填补国内乃至全世界采煤空白的新技术叫“薄煤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开采”。是峰峰集团薛村矿多年探索,集成创新的成果。
矿长安建华告诉笔者:“去年4月份,该矿在94702工作面成功运用,创出了极薄煤层原煤单产117280.8吨的新记录。”
在离工作面260米外的操作室,记者看到室内灯光明亮,昔日的采煤机司机正坐在椅子上,通过视频看着工作面机组的运行情况,操作台上,镶嵌着各种蓝色的按钮。司机刘峰激动地说:“以前,我们都要蹲在工作面查看设备的运行,有些狭窄地段甚至要爬行,一个班下来,腰酸腿疼、疲惫不堪。现在可好了,机组的开启在这里一按按钮就完成了,并且在操控台通过键盘就能快速查看每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就像装了“千里眼”,真的是不敢想象。”
“无尘开采”:让肺清新呼吸
蓝色的皮带机架整齐排列,感应器会连接开关,一旦有煤通过,一道道防尘水幕就会自动开启。大巷的顶部,安装有自制的环形喷雾,也会定时开启。自动洒水车每班次洒水两次,整个巷道全覆盖,确保了弥漫在空气中的煤尘尘埃落定。
一提到尘肺病,老矿工往往都是谈尘色变,都说那是煤矿的隐形杀手,煤矿工作不亚于“慢刀子杀人”。
面对职业健康的沉重考问,峰峰集团从源头抓起,提出“提高职工幸福指数从井下起帆”。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鹏飞介绍:“现在,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四不模式",掘进不产尘、割煤不扬尘、运输不飞尘、巷道不见尘,立体涵盖了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所有产尘点,现如今,"无尘开采"在峰峰集团已经成为现实。”
出井手不黑脸不脏,井下工作环境舒适,呼吸清新。现在的峰峰集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全部安装了自动喷雾装置,会全过程跟踪割煤、移架、运输等生产环节,高效气水喷雾装置会实现自动灭尘。同时,井下所有串车道、运输大巷、皮带机道等也都安装了自动喷雾装置,坚持每天洒水,雾化巷道降尘除尘。
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年来该集团在防尘方面的科技创新。三十余项技术革新,12项国家专利,多项自行研制的防尘技术、装置获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被授予全国职业健康先进单位。
“充填开采”:力求颗粒归仓
薄煤综采、充填开采、似膏体充填,沿空留巷等技术、新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填开采”煤矸置换,“犄角旮旯”全部回收。依托科技创新,峰峰集团资源回收率达到88%。
“近年来,仅"三下"采煤,我们每年都保持在了500万吨左右,最大限度促进了资源的回收。”该集团科技生产部任明环如是说。
日前,大淑村矿174405工作面首例无煤柱开采和沿空留巷技术顺利实施,该技术由于无煤柱开采可以不留煤柱,同时释放煤柱下煤层瓦斯,减少巷道掘进量,大大提高了煤炭回采率。九龙矿推行了“3.0米煤层柔模泵注混凝土回撤沿空留巷支护技术”。混合着混凝土和粉煤灰的浆料在模板中形成密实的承压结构体,就像一面墙。再往预留巷道里填充矸石,不但节省了保护煤柱的预留,还保证了所有的资源回收。
曾获得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金奖”的小屯矿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先后经历多项工艺革新,引进了先进的三机配套设备,创新应用了高、低压液压闸板阀,大胆创新设计实施了两个工作面交替生产、交替充填的方案,实现了二次补填,使采煤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利用该技术,近三年来,该矿已成功开采“三下”压煤1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