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讲:鼓励私人企业与资本投资美国基建,为当地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更广泛地使用"美国制造"产品。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一阵风吹落了奥巴马身后盖在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然后露出了中国商标,场面无比尴尬。
美国制造业"回流"之中,"中国制造"正是"美国制造"的最大对手。
在金融危机影响背景之下,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提出了"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口号,并在各种不同演讲场合极力游说美国企业"回流"。随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在华的美国企业响应这一号召,通用电气、惠普都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美国、苹果计划今年在美国花费1亿美元打造生产线。
不过,"回流"现在看来收微甚小。来自《经济学人》的数据显示:目前"回流"美国的企业,大大小小加到一起不到100家,而且这些"回流"的企业,大多数只是将以美国为销售目的的产品线带回来。"回流",还只是"涓涓细流",一时之间难成大气候。
对于崇尚自由经济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有限。罗克韦尔自动化CEO基斯•诺斯布什就明确表示:制造业不会因为政治因素而回流到美国,如果回流,最终还是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大型企业决策者都是看重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制造业,这才是主导企业走向的关键。也因此,中国的庞大市场需求,暂且在这场"制造回流"的交锋之中占了上风。但后续发展却不能做定论,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简单、重复的生产以及没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终究会被市场淘汰,"中国制造"未来之路将布满荆棘。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即便在中国建立了众多制造工厂,但制造的核心技术依旧在美国,高科技正是未来市场所需,而这将成为"美国制造"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当"中国制造"遇上"美国制造",希望不是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终结,而是"中国制造"迈向更高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