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揭秘“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

发布日期:2013-04-05 作者:网络


    未来二十年精密与超精密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将努力实现三步走。在精密与超精密制造装备技术方面,从熟练掌握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到掌握深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0.3μm),直至逐步掌握纳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1-99nm)。在精密与超精密制造工具技术上,从逐步发展金刚石刀具及砂轮特种加工工具技术,到原子级去除加工技术,到纳米制造技术、智能化超精密制造技术。在精密与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方面,通过发展复杂曲面零件加工原位测量技术,到面向高精度制造过程的测量信仪器技术,直到实现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的高精度智能制造平台技术。在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工艺技术方面,到2030年实现晶体材料的超精密加工工艺。


    5.微纳制造技术


    微纳器件及系统因其微型化、批量化、成本低的鲜明特点,为相关传统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石化、汽车、通讯等产业升级,物联网、环境与安全、医疗与健康、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微纳制造技术、微纳器件与系统提出来明确且迫切的需求。


    到2020年,微纳制造将首先在设计工具、可靠性评价,为系统加工装备,微纳操作系统、萎靡尺度装配装备,高空间分辨图谱显微层析成像、检测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进展,并逐步应用于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汽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新型信息与光电子器件、重大疾病检测微系统等。到2030年,我国将掌握更多微纳制造技术,如:多材料、跨尺度、集成设计工具,多材料微纳集成制造装备,一体化的微纳操作、装配与封装装备,原子/分子分辨率纳米表征测试技术与装备,并在批量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器件、人造MEMS器官(如:视觉假体、人工耳蜗)、医用微机器人等方面应用和取得突破。


    6.仿生制造技术


    仿生制造技术是制造科技与生命科技的交叉,是现代制造的新领域。仿生制造产品具有惊人的效果和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日趋增加。仿生器具、仿生表面、仿生设备、假体、组织器官等仿生制造技术及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大力发展仿生机构与系统制造、仿生性表面放生制造、生物组织与器官制造、生物加工成形制造四大技术领域,预计到2030年,仿生航行器、仿生机器人、假肢等高性能智能仿生器具及装备,复杂、多功能、多性能智能表面仿生产品,人工眼、肝脏等复杂组织器官,减阻、吸波等智能蒙皮生物及材料及产品将多大生产和应用。


    7.再制造技术


    由于资源与环境制约的压力加大,报废机械装备的数量急速增长,对再制造技术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大型贵重机械装备与零部件的再制造已成为现实的需求,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也提到日程上。再制造产品在产品功能、技术性能、绿色性、经济性等方面不低于原型新品,其成本仅是新品的约50%,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


    未来十到二十年,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在制造拆卸与清洗技术、再制造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再制造成形与加工技术、再制造系统规划设计技术来满足日益激增的再制造需求,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预计到2020年,实现能源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动力机械等大型制造装备领域的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形成规模化的再制造产业群。到2030年,实现飞机、船舶、高速铁路等高端交通运输装备及零部件的再制造,医疗、家用与办公等电子设备的再制造,以及汽轮机等复杂贵重设备及零部件的再制造。


    未来之路:绿色、智能、融合、服务、超常


    概括而言,中国先进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绿色、智能、融合、服务、超常。


    “绿色”理念将充分体现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应用、包装运输、处理回收多个方面,并使产品本身节能、节水,对环境友好。“智能”不仅指生产出智能化的产品,也包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运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及智能制造服务。“融合”,即先进制造业将成为不同学科,多种工序和多种工艺,不同技术,各种新材料的应用,单元、系统、流程相集成,甚至是不同文化相融合的制造业。“服务”则预示产品的增值服务将由“前半生”到扩展至“全生命周期”,由局域到全球,由离线到在线,由被动到主动。同时,生产性制造也将向服务性制造转变,由产品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有制造为主体到解决方案为主体,又满足功能要求到实现价值。“超常”则体现在巨系统制造、微纳制造、超常环境制造、超精密、超常成性工艺等技术上去的长足进展。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电机控制器:软硬兼施才能有的放矢

下一篇:2012中国流量计市场仅实现4.8%增速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