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探讨物联网产业技术限制及未来市场规模

发布日期:2013-03-25 作者:网络

    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产业发展之“喜”。“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


    综观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喜忧参半。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产业发展之“喜”。“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


    赛迪顾问研究发现,中国物联网产业突破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在全世界范围,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标准的缺失将大大制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其次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技术,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就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国家级和区域物联网研究中心,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是积极的可行性政策出台。出台相关的可行性产业扶持政策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谋求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政策先行”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是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与互动。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才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是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实施。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还必须建立一批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国内的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还是受着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但是业务人士都认为它将是下一个万亿级产业。有关人士表示,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


    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赛迪顾问研究显示: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


    未来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层面将形成于四大产业群,即共性平台产业集群、行业应用产业集群、公众应用产业集群、运营商产业集群。这四大产业集群构成了与物联网应用关联度最高的产业群体,并带动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等相关的一般关联产业群进入高速发展期。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有望达到30∶1,物物互联将成下一个万亿产业。从应用层面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将超过百亿元甚至达到千亿元。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催生机床行业逐渐变强

下一篇:吹塑机行业竞争激烈 需发展高精尖产品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