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期间,雾霾天气和管控PM2.5是代表委员持续热议的话题。由于土壤尘、煤燃烧和交通运输排放是外界公认的PM2.5三大来源,来自工业和交通领域的代表委员在会上自然备受关注。
虽然汽车排放被外界认为是PM2.5的元凶之一,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却在两会上提出,人们生活在大城市中车多,所以感觉到污染大部分来自汽车尾气,其实最大的杀手是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70%的能源靠烧煤获,所以从全国环境治理来说,当务之急应是治煤。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兖矿集团董事长王信在两会期间也不讳言燃煤给这种气象条件带来的困扰。他认为,中国的治理雾霾天气,加强煤炭的清洁利用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一年的原煤消耗在40亿吨的水平,其中50%用来发电,从技术层面上说,火力发电厂的排放物的PM2.5的构成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陆启洲解释,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燃煤发电厂有四种排放物可能形成导致雾霾天气的微粒。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氮氧化物、粉尘和汞化物。现在国家对燃煤发电厂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这个标准接近或者说相当于欧盟排放标准,高于美国排放标准。以中电投所属火电厂为例,目前对粉尘的处理率是99.7%,脱硫装置投用率达到98.7%。
“下一步中电投在脱硫装置利用率上要做到100%,而且我们也向环保部建议,希望火电行业的脱硫装置利用率都要达到100%”,陆启洲说,“我们必须把火力发电厂的排放提到更高的标准,这样对全国人民也是一个交代。但我同时提醒各位,不要忽视剩下50%的煤炭消耗”。
陆启洲介绍说,除电力之外,钢铁、冶金、建材都是燃煤大户,但这些行业的排放标准是远低于火力发电厂。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年初刚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要求淘汰火电、钢铁、建材等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行业落后产能,加强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的烟气二氧化硫治理,加强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
但脱硫、脱销装置一次性投资不菲,加上钢铁等行业进入微利阶段,成本原因使得现有脱硫、脱销装置在钢铁等行业安装范围小,有的即便安装也因为运营成本高昂而在生产中未加使用。比照火电在脱硫脱硝时能获得电价补贴的优惠,其他领域也期待国家能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政策支持。
除了燃煤利用的技术手段,一些代表和委员也提出,对燃煤管控最为重要的是管控煤炭消费总量。
中国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实行能源“双控”,即对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制,其中的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按照目前煤炭消费占中国能源消费70%的比重来看,消费总量调控任务艰巨,而且对煤炭的使用管控必须做到区域联动。
在北京这样一线城市,城市内部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对煤炭的依赖已经明显下降。依据北京市发改委近期披露的数据,截至去年北京市的优质能源占比达到70%,煤炭消费总量占比已经下降到30%。但考虑到北京周边的煤炭消费总量占比,仅关注北京本身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难以解决北京目前雾霾和PM2.5排放问题。
不像城市的集中供暖,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居民在冬季仍采取燃煤自采暖的方式,很少能找到有效的减排设施。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陆启洲也曾对农村居民采暖实施过调查,结果发现以往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一个采暖季中农村家庭平均煤耗2吨左右,但随着收入提高、居民对取暖温度要求的提高,目前一个采暖季的农村家庭平均煤耗在5吨左右。陆启洲认为,这么多煤在冬季集中燃烧,对于雾霾天气的影响不容小觑;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及农村,使城市形成低压中心,城市周边排放向城市中心汇集,又加重了城市的污染。
一些来自企业的委员则从中国PM2.5的治理中看到了行业机会,因为煤炭总量管控可望为其他清洁能源带来了增长份额。
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两会”的分组讨论时呼吁,创新城市供应能源模式,实施“煤改气”工程,切实提高城市用能效率和降低空气PM2.5排放水平。
在社会各界对于PM2.5的广泛关注下,今年“两会”期间,“PM2.5”此次也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所提提出的要求,中国今年计划在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