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战略优化能源“时空布局”
这是一场与PM2.5的赛跑,在能源需求“刚性攀升”的大趋势下,要扼制PM2.5的持续增加,需要战略性举措。
新兴的特高压电网,被业内誉为“最大的环保工程”。作为综合能源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特高压的跨区送电发挥了优化能源时空布局的作用。
从空间布局上,白建华分析:“一是通过特高压跨区电网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规模,降低煤炭使用;二是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建设坑口电站,将‘就地平衡为主’的电力布局方式转化为输煤输电并举,促进煤电布局优化,大幅度减少华北、华中、华东范围内的新增燃煤消耗,同时通过输煤输电并举提高‘三华’地区已有电厂燃煤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而在时间布局上,“万里长江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早一天使用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就能早一天置换火力发电电量,早一天降低我们呼吸中的PM2.5浓度。
白建华与同事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向记者透露了最新的数据:“通过大力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输煤输电并举,到2015年、2020年,电力行业对东部、中部地区PM2.5污染的影响程度将分别降低27.5%与30.3%。”
但他不无忧虑地说:缓解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PM2.5污染问题,需要联防联控的思路,但是,电力在区域与省内就地平衡的想法已成为很多人的思维惯性,亟待通过加快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来转变。
电动汽车能否加快替代燃油汽车?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科研机构观测显示,此次全国范围内雾霾的产生,另一重要原因是城市密集的汽车尾气排放。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大跃进”式的发展。2008年之前,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稳定,但受益于汽车业振兴计划,2009年产销量一下飙升到1300万辆,激增46%,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都高居在1800万辆以上。而2012年的数据,中汽协预计至少会有2000万辆。
如今,面对满城车流和浓重的雾霾,各地开始将治理之剑指向城市交通。1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对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1月16日,山东省济南市亦开始实施同样的举措。
除加强交通管理措施以外,石化企业也搬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山西省、陕西省、上海市等一些地区正在积极推广甲醇燃料;从去年开始上市的国四汽油与欧洲最新的欧Ⅳ标准相当,油品质量提升的同时可大幅降低汽柴油的硫含量。
无论是交通管理措施推陈出新,还是石化企业在技术上下功夫,仍被公众质疑无法彻底解除雾霾之困。严峻的空气质量问题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质疑——中国油品的含硫量据称超出欧洲标准的15倍。人们自然会想到零尾气排放的电动汽车。
可是,眼下电动汽车远未达到规模化发展的程度,远水能解近渴吗?
白建华认为“是时候考虑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了”。他的研究表明,2020年,按电动汽车发展到500万辆测算,可替代燃油消费量约71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3万吨、氮氧化物11万吨,降低燃油汽车等低架源排放对PM2.5污染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电动汽车集中充换电服务,2020年将增加用电量约100亿千瓦时,在改善电力负荷特性的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不过,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还需要通过提高电气化水平和电网智能化程度来实现。”白建华说,这是关系到一整条产业链发展的长远举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