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机器人”上岗30人组装线减至5人
有消息称12日,富士康开始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的自动化流程已在实施中,消息引述一位姓张的富士康深圳工厂工人的话,工厂经理开始部署机器人手臂向一个主板插入组件之后,他的同事被调到其它岗位。以前这条生产线有30名工人,现在仅5名,只负责按电钮和运行机器。早在今年6月份富士康宣布计划在整个工厂的组装线部署100万台机器人。富士康CEO郭台铭表示,他希望今年年底前机械手臂安装量达到30万,到2014年达到100万,希望未来5到10年推出首批全自动工厂。
富士康“机器人”上岗劳工冲突有望解决
富士康集团在中国大陆拥有150万名工人,雇佣童工、员工自杀以及群体性斗殴事件消息频频传出,令该公司备受困扰。使用机器人工作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完成规定动作或操作,如此便可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富士康早期曾得益于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消失。因此从利润最大化出发,使用机器人作业同样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利润。而且机器人没有情绪没有喜怒哀乐,它需要的只是电或者是汽油,如此正好解决了此前频发的员工事件的根源问题。
富士康“机器人”上岗高成本问题带来新挑战
当然,使用机器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使用机器人成本更高,而且相关程序开发也并不容易。由于机器人所应用的工种不同,制造成本也有所区别,约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不等。同时,使用期间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技术变革更新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那也是无可估量的。对比国外一些高人工成本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德国,他们尚且没有大规模的发展机器人作业以替代高成本的工人,可以此处面临的挑战的确不小。
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虽然富士康内部可以有效缓解员工矛盾问题,但是作为一家在内地拥有150万工人的企业,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相当重的,因此有人担忧到郭台铭让机器人上岗了,看来富士康以后是没有人跳楼了,但剩余劳动力怎么办?编者认为将简单重复的繁重工作交给机器人,真正释放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归属感才是富士康未来真正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