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品信息 > 信息详情

中国机器人之路:一直在模仿 还未有超越

发布日期:2012-11-23 作者:网络

  用机器人代替人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数量庞大又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样,合理、有效地消化这些劳动力也一直都是中国各项政策的着眼点,所以,当“机器人浪潮”来袭时,机器人是否会驱逐工人,恶化中国的就业率就成为了争论焦点。

饱受“N连跳”之苦的富士康近年来开始把工厂向河南、四川等内陆迁移。但即使在当地政府全力以赴,甚至不计代价的配合下,富士康的用工难、管理难问题也并未得到根治。当然,富士康对此不是没有准备,在山西晋城工业园里,代号为“Foxbot”的富士康机器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据富士康称,2016年,这里将成为“世界最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

中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化,体现在劳动力构成上就是——20年前的务工者和现在的务工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趋势,大约在5年前就开始了,这也是富士康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其老旧的管理方式和工作内容无法再契合年轻人的需求”,王健说,“现在的用工荒并不是劳动力匮乏,而是80后、90后务工者不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工作。他们接触到的世界已经远远大于刚刚从农村出来的、老一代务工者所接触到的世界。对新一代务工者来说,不高兴就走人,甚至跳楼是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工作需要给他们带来乐趣以及满足感,那些简单、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在王健看来,用机器人代替人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必须的补充关系,“对企业来说,工厂招不到人、生产不下去,才是首要的问题。”

据多方预测,中国的人口红利到明年就会消失,这也是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制造基地”必然也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根本原因。目前,虽然《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已出台,但尚未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国家级的标准检测中心,也没有权威的行业协会。或许,要利用好这次“机器人革命”,比让尚不成熟的企业在行业内相互竞争更为重要且紧迫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自上而下的国家标准的出台。

TAG: 机器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菲尼克斯电气将亮相Modern Railways 2012

下一篇:科华恒盛选型入围中国建设银行2012年度集中采购项目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