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产业目前还存在着装备落后、人才短缺、工艺粗放、无序竞争等不利因素,特别是近两年新建企业大都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抗风险能力很弱。还有就是生产设备落后。虽然有不少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但是还是有不少的企业仍然使用陈旧、简陋、落后的生产设备,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还存在缺乏可以引领产业升级的龙头型企业。
在企业生产的产品上,很多企业存在着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较为低端的现象。产品低端和质量较差,会导致我国生产的机械类产品在国际上声誉较差,仅仅将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而没有过硬的品质,不能占领国际市场。而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较为落后,成本难以控制,加上低廉的价格,导致利润空间很小。
在企业内部,又有着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地区发展方面,机械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在投入、产出及效益方面均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基本处于劣势。近年来,由于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这一形势在逐渐改变,东部地区绝对量虽继续大幅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
中企机械依赖日本 而日系整机企业尴尬难选进退中国市场难舍
据了解,虽然近几年中国直接从日本进口的工程机械量值递减,但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不亚于欧美。原因是,日本主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商都已在中国设厂,在中国实施本地化发展战略,产销规模很大。小松挖掘机曾多年在中国销量保持行业第一。目前,尽管国产挖掘机的市场份额上升较快,但日系品牌的挖掘机在华市场份额仍占据着较大优势,超过欧美和韩系品牌。小松、日立、神钢、住友等几大主要品牌的去年销量就超过4.5万台,日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30%,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舍之不易。日系工程机械企业在中国经过多年经营早已在中国扎根,退出中国市场将遭受比丢失市场更大的损失。日系工程机械企业退无可退。随着中国反日情绪的高涨,“抵制日货”将达成共识,波及至工程机械行业仅是时间先后问题。“中国市场难舍”进又该从何处入手?当消费人群对商品的选择与商品价值脱离关系却融入民族情结,企业家又能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局。面对日本政府的行为,日本在华企业恐怕将吃尽苦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抵制日货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并非仅有好处而无风险。据悉,我国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市场需求巨大,约占全世界市场的12.5%,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排名第四位。目前国内液压产品只能满足中低档配套产品的需求,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基本控制在日本企业手中。倘若中企抵制日货,在高端液压件产品领域,中国必将蒙受损失。尤其日本对某些核心零部件产品的限制与反制,若一时间无法快速找到其他供货渠道,将使中国部分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短期或长期停工的风险。
中国工程机械尴尬是一把刀,在提示着我们的不足与需要发展的地方,巩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