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农业领域,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有专家认为,这种改变会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甚至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可以避灾减灾、节本增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设施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可自动调控农作物生长。”马新明告诉记者,河南农大在方城县的温室大棚能利用红外线技术,感应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而自动调节大棚内的通风和遮光设施,达到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目前,智能大棚在我省不少地方已经使用。
位于郑州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是参与研制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系统的研究单位,近年来也把发展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重点业务。
7月9日,该研究所所长薛海中告诉记者,我们研制的土壤墒情网络和自动灌溉网络,可以把粗放式农田灌溉提升为精确式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农田的管理成本。我们下一步还要研究如何把施肥和灌溉合成起来,以提高施肥效率。
一线农技人员的感受
“鹤壁的实践是把传统的遥感技术和近年兴起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相结合。”马新明认为,遥感监测获得“面”的信息,物联网监测获得“点”的信息。
马新明说,遥感监测主要靠卫星,从卫星照片来获得大面积粮食作物生长状况信息。但要获得作物叶面系数、株高、叶片含水率等更具体的信息,还要使用地面遥感技术,与卫星数据对应分析。
事实上,除了像鹤壁这样较大规模的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省的一些基层农技站,也开始有了零星的应用。
刘红君,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今年他们在当地的农业示范园和几个农户的田里安装了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其中用于监测土壤墒情的4套,用于小气候监测的3套。
使用后,刘红君最大的感受是四个字: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