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苗管理的关键时期。但盛夏时节,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旱涝急转现象,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另外,部分地区病虫害时有发生,也造成农作物受灾。因此,对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显得越发重要。
借助一种新技术手段--物联网,加强对天气、土壤、病虫害等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的监控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正成为我省一些地方在农田管理中积极尝试的新鲜事物。
一个市的实践
“我们今年要在全市实现双覆盖。”鹤壁市气象局局长张睿光告诉记者,年底前所有县区、所有万亩创建示范方全部要安装一种叫做“星陆双基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的监视器。
这套系统是中国农科院主持开发的863计划中的一个课题,今年4月已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7月5日,记者走进鹤壁农科院,在这里体验了一把这个神奇的监测系统。工作人员一打开大屏幕,分布在鹤壁全市田间的60处监测点的各种数据和图像扑面而来,地表温度、空气湿度、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等农田生态环境参数,一览无余。
随后,屏幕上出现了农田的视频画面,一片绿油油的玉米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位于浚县王庄监测点所拍的实时画面。镜头拉近后,一棵玉米苗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田里夏收后剩下的麦茬依然可见。镜头再拉近,一片玉米叶的视野画面清晰可见。
谈起这套系统,张睿光一脸自豪。他说,这套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传感、无线通信技术有效结合,实现了实时、动态、连续监测,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大田作物长势、生长环境的可视化。
“对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实现自动观测,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张睿光说,过去农技人员搬梯子去田间拿着尺子去量,才能计算出来叶面积指数,很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