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光明日报:生产性服务业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12-05-15 作者:网络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从制造业内部分离、独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度的创新性、广泛渗透性、深度产业关联性和效率倍增性等优势,支撑和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中国制造面临创新不足和附加值低下的现实矛盾,日益受到内部的资源环境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制造业的知识水平,扩大制造业的赢利能力,为制造业带来较高的外部性知识收益。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制造业分工、降低产业链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随着制造业分工的深化,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以往由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不断被分割并外包给专业服务企业,使制造企业集中精力于制造和生产环节,并能够获得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服务,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不同环节的生产成本,更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随着围绕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服务体系的完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并提高企业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我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处于中低端,直接获益相对较少。其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凭借其高水平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控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取得了支配权。尽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有助于解决我国工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缺失,推动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商务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升级,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外向度,扩大产品出口,并推动我国生产供给结构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非价格竞争力,从而摆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增强,将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我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从多国的发展实践看,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引领的服务业将进入加快发展阶段。要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来壮大实体经济实力,调整实体经济结构,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
 
  第一,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管制多、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突出。对此,要深化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推进服务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服务业社会化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税收不合理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建立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体制。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生产性服务企业用电、用水、用热、用气等与工业基本同价。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
 
  第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针对企业的共性需求,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整合和重组服务流程,着重抓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外包,提高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提高核心科技的自主研发水平,支持企业向中间产品、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等中端环节延伸,并适时向产业链条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延展,推动价值链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关键核心服务环节为中心转变。
 
  第四,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要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手段,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聚集。依托工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信息咨询、检验检测、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引导中心城市建设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强化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化发展。
 
  第五,积极稳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要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培育一大批具备国际化水平的服务供应商,加快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吸引国外中高端服务企业,发挥其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服务业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大力吸引海外服务业人才,积极引进国际服务业新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技术法规、标准、认证体系上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协作。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美国FirstSolar宣布关闭在德太阳能工厂

下一篇:昆明投资10亿元建设全国最大工程机械组装配送基地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