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世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有多种途径,要坚持多元化方案,因为就目前而言,还不知道哪条路最后能成功。现在还不能完全说锂离子电池就是最终的方向,因为到底产业化之后,能不能保证生产一致性、能不能保证实验室那些性能、对材料是否挑剔等都有待观察。
至于新能源技术产业化的瓶颈,陈全世说:“实际瓶颈只有两点,首先是技术瓶颈,纯电动汽车最“卡脖子”的就是电池,但现在电池有望很快突破。我们从2006年开始研制磷酸铁锂电池,发现了三大优势,第一寿命长,电池组可以充电2000次;第二,温度好,在65摄氏度还可以;第三,材料不贵,中国储量比较大,原材料并不是一个瓶颈,有望降低成本。如果实验室的性能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能达到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突破。第二在于政策管理和利益集团的博弈。比如大众汽车肯定要在中国推行柴油车,这种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博弈怎样平衡。”
在政策扶持方面,陈全世则认为,政府能让新能源汽车上牌照已经是很大进步了,尽管门槛还高了一些,但也是合适的,门槛低就容易让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从而把这个行业毁掉了。他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并不太可能从中央出,但各地方倒有可能,国际上也是如此,法国是巴黎当地政府出政策,规定电动车可以不交养路费、有专门停车位等。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陈全世还是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陈全世说,现在是新能源汽车最好的时机,因为汽油越来越贵,同时普通人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强了,如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可靠性,价格合理,老百姓还是会买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电动车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同时国内大的汽车公司,例如一汽、东风、上汽、奇瑞、长安等都制定了电动汽车发展计划和项目,势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