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无锡传感网产业现状与分析

发布日期:2012-03-21 作者:网络
   近年来,无锡市以建设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为龙头,通过以"530"计划为核心的招才引智行动、以"7+1"联盟为核心的政产学研合作行动、以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为核心的创新环境建设行动,大力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投身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实践,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微纳、微电子、集成电路、通讯网络等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从而为无锡发展传感网产业、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无锡市从事传感技术领域开发与研究的企业总数已达53家,其中,"530"企业35家(2008年底前注册落户16家,今年第一批"530"计划落户19家),在锡科研院所和非"530"企业18家(在锡科研院所7家,非"530"企业11家)。集聚了中船重工703所、中电58所、中科院微系统所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团队和美新半导体、海鹰集团等一批领军型企业。53个企业按照技术领域可分为:传感器件研发生产类36家、传感信息技术系统集成类10家、传感信息技术综合处理类7家;按照用途可分为:生物传感类5家、物理传感类41家、化学传感类7家。
 
  从上述企业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既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也存在压力与挑战。一是技术含量高,如精工泰创的高端光纤传感器、纳微电子的微纳压力传感器,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二是领军人才具备较好素质,如纳微电子由中科院院士都有为领衔、爱达威通信余晓明博士具备多年该领域从业经验,且有优秀的创业合作团队。三是市场前景广阔,尽管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但部分产品已研发成功并进入市场,呈现良好市场前景。四是产业链覆盖较广,涉及光学、压力、温度、加速度、生物等多种传感领域,产品应用领域广泛。
 
  二、人才概况
 
  目前,全市传感网产业领域已集聚高端人才230多人。主要分布在以703所、58所为代表的在锡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新半导体、海鹰集团等龙头企业。此外,通过近年来"530"计划的不断推进,引进、吸纳了一大批从事传感网研发的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特别是在35家从事传感网产业的"530"企业中,共集聚博士、硕士及以上高端人才100多人。这些领军人才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多在传感信息技术领域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各1人。
 
  三、对策思考
 
  下阶段,我市围绕发展传感
 
  网产业,加快建设"感知中国"中心,应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传感网产业研发机构建设。以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东南大学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推动一批能够支撑传感网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载体和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加快集聚一批国内外传感网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为传感网产业快速发展做好技术和人才储备,使无锡成为国内传感网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中心。
 
  二是深入推进传感网产业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筹建"无锡感知中国专家咨询委员会",使无锡成为国内传感网产业发展的"智库"。加快传感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美新半导体、东大集成电路、华为、中兴、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21家高校科研机构,为传感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从而带动微纳传感器元器件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传感网产业招商工作。加快建立科技招商和产业招商两支专业队伍,发挥现有科技招商的成功经验和人脉网络,重点在美加、欧盟、日韩等传感网产业先进国家和地区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特别是在海外留学人员中加大推介力度,紧密结合"530"计划的组织实施,加快集聚一批传感网及其配套产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端项目。
 
  四是积极推进传感网相关产业基地建设。(1)无线传感网研发与产业基地。以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崔琦教授和美新半导体(无锡)公司为依托,在无锡筹建无线传感网研发与生产基地,并规划建设国家微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支持无锡美新半导体收购美国Crossbow公司,把无锡美新半导体打造成为世界上无线传感器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科技企业。(2)纳米压印技术研发与产业基地。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周郁(StephenY.Chou)为依托,与普林斯顿大学纳米结构实验室合作共建纳米压印技术研发与生产基地。先期启动投资2000万美元的高亮度发光管LED芯片制造与封装项目,成立无锡纳光公司(nano-LED)。
 
  使用该工艺的生产制造成本仅为目前主流工艺的1/5,且完全适应各种类型的无线传感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并能改善和提升相关产品的使用性能。(3)纳米能源研发与产业基地。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张翔教授为依托,与伯克利分校纳米尺度科学及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纳米能源研发与产业基地。加快等离子薄膜太阳能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两个项目落户无锡,该两个项目投产后,可提高现有太阳能薄膜电池转换效率2.5倍,降低材料成本70-80%,使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平均提高效率20-30%,且性能优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4)纳米热电材料研发与产业基地。以世界薄膜、纳米热传输和热电子领域专家陈刚教授、波士顿学院纳米技术知名教授任志峰教授为依托,与麻省理工学院前瞻性能源研究中心、波士顿学院纳米实验室等合作共建纳米热电材料研发与产业基地。目前,陈刚教授与任志峰教授联合部分科技人员与职业经理人正在无锡注册一家新型能源型高科技公司,将他们在国外开发的最新纳米技术成果在无锡进行转化和产业化。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菲格瑞思盛妆亮相2012年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下一篇:物联网发展的五大阻碍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