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独家原创 > 信息详情

中国自动化,何日世界500强?(下)

发布日期:2011-09-27 来源:《PLC&FA》作者:网络
  话接上期。中国自动化企业虽然前途光明,但面临的挑战却不容小觑——套用胡总的话就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作为以当今全球第一大、第一复杂自动化市场为Home-Market的中国自动化企业,其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少。细数下来,就有企业战略、资金困境、渠道建设、研发投入四大方面。
  老板能坚持多久?
  工控企业短期战略的关键并不是技术,品牌定位与企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在行业发展初期的现阶段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自动化厂商不太会因为技术上的敏感度不够而落后失败。毕竟身在这一行业中,一则对各家技术上的长短了然于胸,纵使短暂落后也能后发追上;二则市场广大,客户对品牌有一定的依赖度、低价偏好度;三则工程应用技术的水平(不同于产品水平)也相当重要。真正影响企业发展的,反而是老板是否愿意长远坚守做企业这个苦差。实际上,企业基业长青的背后,往往是一个甚至是好几个企业家(而不是商人)奋斗的结果。
  上市、卖掉还是融资?
  资金不足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大软肋。而企业的快速成长又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应用。好在中国自动化的企业家大都学的很快:君不见当年还只有银行、互联网等企业风光上市,而近来汇川、英威腾、合康变频、正泰电器等自动化企业的高溢价发行,仿佛让这个行业的外貌,从酷似“憨厚工程师”,一下子变成了西装革履的“精英白领”。
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卖掉。且不说国内,国际自动化巨头间近年来的并购之风也愈演愈烈,他们不仅在国际上大肆兼并,而且更青睐中国本土企业——如西门子、施耐德、博世、艾默生等企业,都并购了不少的本土企业。实际上,这些国际巨头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并购的历史。这一点,很值得研究与学习。
  国内不少优秀企业经过长期技术积累、行业耕耘以及渠道建设,其价值已为外资所看在眼里、“计”在心里。从2005年丹佛斯并购原浙江海利,到2007年西门子(中国)并购上海弈天时域自动化,再到近期的康吉森控股吴忠仪表、施耐德收购利德华福……通过这些纷纷扰扰的并购事件,我们看到中国本土自动化企业已经到了被并购、或互相并购的阶段了。
  从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角度而言,中国自动化企业的并购之门正在慢慢打开。前不久,上市公司英威腾大幅投资专攻伺服的御能动力,收益良好。而汇川则继承并发扬了华为的狼性文化,不断收购公司拓展行业,近期收购汇通电子,不仅让公司迅速进入编码器行业,更为整合产品、行业应用打下了伏笔。
  此外,还有些企业选择引进投资来助推发展。但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可如马云、朱新礼、李泽楷般将企业发展的风风火火,财富快速累积;而饱受困扰者则如宗庆后、王志东、黄光裕等,发展到最后却为之所困,不得不提前预防。
有渠道,才能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自动化企业的发展,清一色几乎都是从小到大、从低端到高端、从地区到全国、再到全球的过程。渠道无论是在企业起步的阶段,还是在系统集成应用的中高级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渠道,就难以打开市场、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这在一些特定行业,如电力石化等领域更是如此。虽然近五年来的整体经济环境跌宕起伏,但在品质差别不大的中低端市场,渠道建设得好与不好的企业,其表现是迥然不同的。
  对正从中低端集体迈向中高端的中国工业自动化军团来说,他们既面临一般行业客户,如纺织、机床、电梯对整合方案的要求,也面临其作为系统集成商方案中一环的挑战。由于特殊的国情,国内从事系统集成的公司大多是脱胎于国有科研院所、设计院,天然就继承了某些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工艺知识和开发技术。与这些系统集成商结成联盟,就等于独占了他们这一特殊行业的最大优势。
  不做研发,没有长远。
  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是,中国人做研发不行。但这种泛指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以汽车业为例,汽车产业从入世谈判的重要难点,到今天成为令中国振奋的产业——在2011世界五百强榜上,赫然有四家中国汽车企业。抛开他们拥有独特市场、独占政策等因素不谈,他们在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也颇值得学习。
  在经历了市场的开放、多元化资金的高强度投入后,中国汽车业不管国营、民营,都在自主创新的引领下迅猛发展,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他们的自主创新,不仅体现整车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零部件企业领域。在排位靠前的上汽集团,其旗下的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在一些局部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
  反观自动化市场,本土、国外企业的研发实力差距明显,至今仍不在一个量级。但近年来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不少本土企业已经对大型变频器PLC、高精伺服、工业电脑的研发人才虎视眈眈,不仅将自家的研发中心置于隐秘之处,对自家的人才给予高薪、严防对手挖角,而且还千方百计的以高薪、期权去吸引五百强研发机构中的精英。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高成长是每个公司的梦想,但伤仲永的故事也屡见不鲜。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三十多年以来,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自动化企业而言,他们必然要先从本土市场中脱颖而出——从工业门类如此齐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工厂大环境中走出去,再在全球市场上的崭露头角——他们必然航向成功;唯一能阻止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业灾难面前,人和自动化谁之过也?

下一篇:中国自动化,何日世界500强?(上)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