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中国信通院余晓晖:加快构建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 推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发布日期:2022-01-26 作者:网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为使社会各界更好理解《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央网信办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进行研究解读,共同展望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

  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关键支撑和创新动能。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方位推动基础设施能力提升。

  一、数字基础设施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全球范围内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带动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正成为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各国数字化发展的战略焦点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数字基础设施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美国发布万亿级“重建更美好未来”基础设施计划,制定促进5G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关键基础设施发展的系列政策。同时,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指出,美国基础设施重建计划需要重点考虑“21世纪的数字基础设施”,力图巩固并延续新时期全球互联网和海底光缆网络中心地位。2021年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数字罗盘:欧盟数字十年战略》,提出高速、可靠和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字化关键基石,到2030年将实现可持续的下一代固定、移动和卫星等千兆连接,并通过部署高性能计算能力和综合的数据基础设施,加速促进安全、高性能且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全民利用。

  (二)数字基础设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大动脉”,适度超前建设对稳投资、促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累计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数字基础设施和各行各业融合程度加深,促进工业制造、农业和服务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并带动水、电、气等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动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并为新时期的数字供应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供给,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转型,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数字基础设施支撑高品质生活需求

  疫情冲击大考和在线服务爆发式增长背后,离不开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催生发展数字化服务新需求。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更充分地满足数字民生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需求。通过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更妥善解决欠发达地区网络接入设施的“数字鸿沟”,部署各类“信息无障碍”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智能终端设施,以更普惠包容、智能便捷的数字化连接,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养老、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创造精准高效、普惠包容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四)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城市高效能治理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多省市和多部委正加快推进布局数字孪生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和行业应用,通过建设城市CIM平台设施,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更智能、完整、实时的城市要素三维可视化表达,有效提升城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一网统管”的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和末端神经感知设施,有效推动城市治理全局统筹、协同治理和末端增智,加快形成与疫情防控、灾难预警、应急管理等城市安全要素紧密结合的韧性城市。

  二、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中国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演进扩展,包括了具有不同功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多种设施。“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建设理念,科学把握不同设施的内在特点和演进规律,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建设模式,打造系统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在网络连接设施、新型感知基础设施、新型算力设施、前沿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新网络”部署,建设泛在智能的网络连接设施

  网络连接设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构建起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为老百姓提供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进入“十四五”时期,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新需求,需要进一步增强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高速、更高质、更可靠、更广泛、更智能的信息连接。在设施升级方面,要加快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向5G升级,开展“千兆城市”建设,推动固定接入网络向千兆升级,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促进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升级。在互联网架构优化方面,要适应数据流量增长和流向变化趋势,推动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结构优化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在前瞻性研究方面,要加强新型网络基础架构和6G研究,加快与5G/6G融合的卫星通信技术、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原理验证。

  (二)加快“新感知”推广,建设物联数通的新型感知基础设施

  感知基础设施通过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人、机、物的全面感知和泛在连接,是传统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基础。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安全可信的新型感知设施,增强公共安全、交通、城管、民生、生态环保、农业、水利、能源等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共设施运营效能水平,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感知基础设施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多种设施、多方主体,建设规模小、零散化,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统筹推进感知设施建设和应用创新示范;制定跨部门、跨厂商、跨行业的统一平台规范,防止新型感知基础设施碎片化发展;健全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提升感知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区域协同,建设物联、数联、智联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

  (三)强化“新算力”支撑,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算力设施

  数字化时代,数据、算力和算法成为关键资源,算力设施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算法复杂度的不断提高,对算力规模、算力能力的需求相应快速提升。要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工程,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完善一体化算力服务,夯实一体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统筹部署医疗、教育、广电、科研等公共服务和重要领域云数据中心,促进算力普及应用;推动云边协同、边网协同、算网融合发展,满足数据泛在分布和多场景运算需求;加强国家超级计算设施体系统筹布局,大力推进超算商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新技术”引领,探索建设前沿信息基础设施

  以卫星通信网络、区块链、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前沿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高速泛在、天地一体、安全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数字基础设施的探索方向。前沿信息基础设施由原创性引领技术牵引,可能形成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产业。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依托新技术,探索发展更多基础设施形态,面向未来构筑数字化发展新优势。要部署推进空天地海立体化网络建设和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打造空天信息网枢纽,开展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示范、地表低空感知网络工程示范、智能交通应用示范,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区块链、量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可信水平。

  三、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生态

  数字基础设施是涉及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性建设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技术和应用等全价值链和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一)加强规划统筹

  数字基础设施涉及的地域范围广、行业类型多,需要加强以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国布局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强化区域、城乡、部门、行业的衔接和协同,健全宏观管理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行业协调机制,使数字基础设施适应区域发展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防止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碎片化发展。

  (二)加强建设管理

  数字基础设施涉及管理部门众多,需要凝聚共识,制定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文件,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出台电价、税收、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推动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强化用地、用电供应保障,加强设施保护。建立健全安全评估评测机制、可靠性保障机制,在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运行网络安全保护系统,把安全发展贯穿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

  (三)激发市场活力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性强,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为充分激发市场和民间的投资活力,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明确监管规则等措施,吸引更多社会企业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发展;另一方面,要丰富资金投入渠道,发挥财政资金、基金引导作用,充分依托信贷支持专项计划和基础设施REITs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数字“新基建”投入力度,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四)创新应用场景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初期需重点聚焦基础较好、应用较广、成效较快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建设,实施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5G应用扬帆和IPv6流量提升专项行动,带动物联网、5G、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能制造、社会治理、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数字生活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等行业,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编制发布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组织创新应用大赛等活动,运用“揭榜挂帅”市场化机制遴选优秀解决方案。

  (五)优化技术支撑

  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支撑能力,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协同攻关,加大5G增强技术和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同时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推进数字基础设施能耗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应用推广、设施互联互通和共享复用。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