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余卓平参事的演讲速记,中制智库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在广德给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如何进行长三角抓住这个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来实施我们国家创新发展。我的题目是《抓住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发展大势,立足长三角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科创平台》来服务我们产业转型的发展。
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
分三个方面,首先简单讲一下我们产业发展的大形势。实际上,刚刚师秘书长对整个“十四五”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做了非常好的诠释。这里我也讲一点,2009年是我国率先第一次成为汽车第一大国的时间,到现在十一个年头。当时我就有一个观点,我说我们国家的汽车产量年产会超过4000万辆,这点在当时是引起非常大的争议,大家说余教授,有点冒了。但是到2016年的时候,我们全行业在制订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图的时候,组织了国内大概500来位汽车行业的专家,我们得出的结论就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认为到203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会超过4000万辆,这就不是我个人的观点了,已经形成全行业的共识。
所以刚才师秘书长在“十四五”规划里面把增长量,觉得将来是趋稳发展,会到达将近1%的增长。这个数据我稍许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为我是搞学术的,我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教授,这个观点不一样的是在哪里?我还是坚持认为,我们全行业认为超过4000万辆一定是大趋势,肯定将来还要发展,今天我们贺主任在讲双循环的时候,说双循环咱们要注重内循环,实际上是为了我们的内需,是要考虑我们国民发展的需求的。
我一直在讲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现在有一个大的问题,现在是供应和需求出现了矛盾,什么矛盾呢?实际上在基本层的汽车,给付汽车行业不愿意做,是什么样的车呢?大概5万元左右的汽车,这个汽车对于我们中国的国民需求来讲实际上有更大的需求量。同济大学实际上是在2001年开始,现在的科协主席、前一任的科技部部长万钢是我们同济大学的老校长,也是我汽车学院的老院长,当时他回来的时候一直就讲,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定是我们国家翻身的一个重要的奇迹。刚才师秘书长介绍的这个情况,也印证了这个情况。
现在的这个情况是怎样的?最近有大概六年的时间,我一直提出,这种小型的电动车应该成为我们基本人群、基本百姓的国民车来发展。这个呼吁实际上在汽车行业里面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前段时间,山东低速电动车的发展,实际上我一直非常认可它的市场,低速电动车作为小型的电动车售价在两万块钱到四万块钱,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但是确实由于它不追求技术品质,最后我们国家反复讨论以后把它禁掉了。
我讲的小型电动车作为国民车来发展,不是低技术,而是说是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电动化、智能化的高端技术,来推动这种小型车的发展。最近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就是广西的柳州五菱推出一款小型的迷你宏光,这个小型的电动车不要一分钱的国家补贴,现在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现在是排行第一。前段时间特斯拉进中国,突然发现这个特斯拉的势头很猛。但是从8月份开始,五菱宏光的产量已经可以说稳稳扎在电动汽车的第一位,最近的的产量应该说已经月产超过3万辆了,所以这样考虑市场未来推动它的发展。
刚才师秘书长讲到我们的汽车总的保有量已经2.75亿,我相信未来基本端的汽车,他讲的1%的增长是现在的这个局势,就是中端以上的金字塔的市场已经处在饱和状态,将来可能就在3000万左右的产量,小增长他讲的1%、2%,我是同意的。但是如果往下看,在基本层里面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广大的国民车市场,这个国民车市场将来是会超过一亿辆的保有量,这样每年会增加。我们讲十年淘汰一辆车,一亿辆基本群的国民车将来会一年产量增加一千万辆,这样加起来就会超过我们讲的四千万辆的数。
今年有两个报告我是非常启发的,一个贺主任讲我们要关注国民的需求,我们要用我们的技术、要推动满足国民的需求。第二个,我们讲“十四五”,我们国家在汽车产业里面应该还有持续的发展。稍许我不同意的就是增长量还会更大,如果考虑国民车的发展的话。
第二,刚才也讲到,特别是沈院士的报告谈到了我们国家新能源,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前面贺主任也讲了一个整个社会的大变局,习主席也指出我们社会现在进入一个大的变局,实际上,汽车行业也是真正进入一个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电动化、智能化,还有未来可能是我们讲出行,现在我们讲到四千万辆的产量,将来支撑的是四到五亿的汽车社会保有量。
这汽车保有量实际上如果拿到国际发达水平去相比,还很低,为什么?美国人现在保有量不是第一,但是它的人口是我们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它是一千个美国人有将近800辆车。整个欧洲的平均水平,一千个欧洲人大概有600辆车,我们现在达到二点几亿的水平,刚刚达到一千个人是200辆车。我想要发展到四千万的产量,然后我们保有量过四个亿的时候,那个时候实际上我们一千个中国人才400辆车。不是讲我们是中国了不起,那么大的产量、那么大的保有量,实际上人均一算还是很低的水平。
但是通过这种新型的电动化、智能化以后,特别是共享化,将来的出行可能不要像美国人一样一千个人要800辆车,才达到它的现在的机动化的水平。我们的共享化有可能使得中国老百姓一千个中国人400辆车,就能够达到美国一千个人800辆车的机动化水平。所以对于我们未来进入小康、进入富裕社会确实我们充满信心。所以这次大变革,汽车行业的大变革我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的引领,一半市场在中国,一半产量在中国,而这一半产量里面跟传统的汽车完全不一样,这传统的汽车我们就是靠一条引进路线来发展的。而新能源汽车我们完全是从创新驱动的角度来发展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新能源汽车正在进行,在2014年视察上汽的时候提到,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国家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还有一个很大的新发展,大家就可以看到,实际上这里面沈院士讲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来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现在三大方向里面,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形势已经非常好了。混合动力汽车现在行业认为,到2025年应该会全面混动化,混动就是传统的汽车的一个节能的升级版,但是新能源汽车里面纯电动也会占到将近20%的市场。所以下一轮在创新里面的核心就是燃料电池,我们要再度创新驱动,突破燃料电池的核心关键,能够把这块技术发展,也要走到世界的前面。
还有一个汽车的行业,除了新能源的发展以外,刚才讲电动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智能化。今天前面傅教授的介绍,讲到了在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实际上不光是制造领域的制造化,汽车在它的性能领域的智能化,从有人驾驶迈向无人驾驶,这个方面也在方兴未艾。沈院士刚刚讲到,燃料电池氢能这个产业,将来在国际上估计是到2.5万亿产值,是十几万亿的产值的新兴产业。
我们中国估计到2050年,氢能整个产业链上会超过12万亿。现在智能网联的汽车未来发展,包括交通领域的发展,实际上将来我会讲到单车智能是不会完全单车智能,将来的智能是车、路、云一体的协同发展。这个产业将来也会是万亿计的朝阳产业。所以汽车现在围绕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正在经历一种要通过原来工业落后,来引进技术,建立我们的汽车产业,现在正遇上百年变革的好机会,我们一定会用创新驱动的形式来推动国家下一轮汽车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
第二,谈谈长三角。今天在安徽,实际上是长三角的主要省份。来谈谈如何发挥长三角的主要优势,来推动下一轮汽车产业的发展。整个长三角,整个资源条件对我们下一轮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最具备发展条件的一个区域,在中国是最具备条件发展,无论是从刚才大家也可以看到,人才基础、产业基础、市场基础,如果迈向远一点,往氢能方向去发展,大家也可以看到。在能源口上,原来长三角这一块是没有人员的地方,我们的人员都是输入型的,但是未来有可能人员会有一个新的形势,所以资源非常好。
现在我讲这两个新发展,结合氢的发展、结合智能化的发展讲一下长三角的优势情况。第一,现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是地方政策出台的最密集的一个群。整个长三角的走廊,这块区域里面,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的示范运行等等,这些东西都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我们一直讲到氢的发展,实际上刚刚起步的时候一定会利用工业界的副产氢资源,实际上工业界的副产氢资源的量也是比较丰富的。当然了,真的要把要燃料电池推动起来,工业副产氢只能支撑它的起步期,未来一定会走上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发展一体化。当然利器的规模会更大,但是在起步期长三角的副产氢资源的资源应该是最丰富的一点,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因为副产氢资源应该来讲是变废为宝非常重要的途径,现在很多工业过程里面,它需要一种材料,但是氢气往往是副产品,现在的副产品都是简单处理掉,没有把它当宝,所以第一步我们的发展有很好的支撑。
第二,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整个加气站的建设在长三角的布局现在是最多的,发展也是最快的。同时刚才讲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在长三角现在是最多的,最近国家在支持新一轮的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发展,有一个条件,你已经示范了至少是两百辆以上的燃料电池汽车,现在很多想去申请的示范城市发觉没有这个基础,而单一个上海,示范的燃料电池汽车就1400多辆,所以目前整个长三角是燃料电池汽车最集中的一个地方,人力资源也是整个领域里面最集中聚集的区域。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产业人群,我们在长三角的人才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再有,现在各个地区结合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大家看到走势都在布布局产业园,现在长三角地区也是氢能产业园规划最密集的一个区域。
新一轮的发展一定会带来新一轮投资。大家可以看到,氢能源这个产业现在是投资界最关注的热点区,投资非常旺盛。安徽有一个明天的,也是在氢能这个产业里面快速发展的,所以我们讲现在基地的投资是非常大。我记得二十年前在美国通用访问的时候,通用那时候说我们国家“十五”计划,电动汽车规划了8.8亿,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01年时候,通用的人讲你们整个国家才这一点点钱,我这一个通用的投资就是你的好几倍,是你们整个国家在投新的技术发展的好几倍。但是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整个产业的发展投入是从政府的科技引领的支持,到社会资本的新的产业的支持、地方资本的产业园区的支持,全面拉开,所以投资情况也非常好。
整个在燃料电池这一个新型的产业群里面的产业集聚,现在长三角也是最集聚的一个区。尽管我们讲京津冀那一带、大湾区港珠澳这一带,发展也在好,但是长三角还是最集聚的一个区。
这是刚才讲到的氢能源这一块的情况,现在再来看看智能网联的情况。实际上应该来讲,这一轮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长三角同样是率先的排头兵。上海是工信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的智能网联的测试的示范区,是打响了第一枪的地方。同济大学当时是和上汽集团和嘉定区一定去申请工信部第一个智能网联的示范区的。随后在江苏无锡,是公安部一个车辆的安全测试基地,他们有基地的建成。在浙江,特别是浙江现在立足于打造数字交通的典型的国家示范区,在浙江也是发展非常好。总的来讲,整个新一轮的发展里面,长三角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有非常好的优势,也为未来下一轮的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
第三部分讲一下我现在正在上海立足干的一件事。任何一个新技术的新产业的发展是急需要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的。今天我们在安徽上海机动车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了一个我们在广德的第一个测试试验场,这个试验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智能网联的科创平台里,上海市也是结合党中央给上海的一个重大任务,当时说要成为科创中心,上海要成为国家的一个科创中心。上海的科创中心待会儿我会讲,我们也非常期待立足于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一市三省协同起来来打造科创平台。在科创平台里面有一个布局,布局里面上海的形容叫四梁八柱,除了大科学中心以外,要围绕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要打造一批功能性的科创平台。嘉定区是汽车产业发展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就提出在嘉定区打造一个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科创功能平台,这得到了上海市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嘉定区现在市区两级联动投入六个亿要打造新能源汽车的科创功能平台,科创平台的来源大概是这样。同济大学发起,机动车质量检测中心是主要的发起成员。
这个平台立足是三个定位,第一在整个产业发展里面要集聚社会优势之力,给政府提供一个咨询公司,扮演一个智囊角色。第二是公共平台,这六个亿里面主要的投入是建立实验室,打造公共平台来支撑这个产业的创新。第三,要用自身创新的技术,来推动产业的孵化,这是最主要的三个定位。
下面结合两个区域的定位点,一个是燃料电池汽车,一个是智能网联汽车,来看看这个平台的发展规划。
第一,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我们是立足于燃料电池汽车从对内的零部件到电堆,包括电力总成到整车,整个链条上的发展。科创平台一方面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刚才沈院士讲到特别是会有材料领域的发展,我们争取在这个里面布局,打造测试的公共设备。
第二是和企业,现在我们在上海有上汽集团、重数等一系列的新型燃料电池产业,我们跟它一块联手打造为产品创新服务的功能平台。另外我们和检测中心将认证检测的机构联手,打造完整的从材料、到产品、到产品认证这个系列里面的公共服务。大家也看到,这里面从关键的电化学基础材料,这是最基本的,现在的创新越来越要深入,要进入原始性创新,进入原始性创新就需要在这些领域里面的突破。今天沈院士讲到的硅材料的基板就符合基础创新性原始领域的东西。
这是在上海这幢大楼已经建好,整个实验室大概明年三月份我们就会投入使用,这是我们讲在科创平台。同时科创平台联手的机动车质量检测中心马上就在上海嘉定的氢能港有6.7亿的投入,又要跟我们的功能平台形成一个紧密的互动,打造氢能的公共检测平台。同时我们将利用长三角的资源,我们的股东单位在如皋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基地,也已经投入2.6亿,再一个我们在无锡最近也是围绕燃料电池有2.2亿的投入,所以在长三角这块区域已经积蓄了大概在十几亿的投入,在氢能燃料电池这个领域的发展,这里面包括离子材料,我这里面不详细展开了。
智能网联这块,功能平台联合机动车质量检测中心,组建了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的事业部,也是同样的概念,把整个智能网联的测试的条件综合起来。今天在广德开始启用的检测基地将来也会成为我们这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大家集聚起来。大家都知道上海现在寸土寸金,同济大学嘉定小区里面拿了170亩地出来规划建设了一个封闭区域里面智能网联的测试基地,也是非常不容易,现在已经建设完成,上汽为此投入了一个亿的支持,把这个完全现代化的一流化水平的智能网联的测试基地打造出来了。
我们在临港也有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基地,现在广德的基地开始启用以后,我相信它将来一定也会在智能化的方向里面会有很多新的内涵要深入进去。
要创新一些技术,车路云一体的公交体系,无人泊车的技术、燃料电池的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我们平台上支持不同的团队来支持创新,孵化出能够符合市场的产业集群。我们和很多基金也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个平台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舞台,我们自己不是在创新,在很多产品创新里面自己来创新,而是集聚社会的资源提供平台,让社会资源唱戏,这些唱好戏以后,它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支持这个产业发展的主力。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的聆听。我们将来一定要发挥好长三角优势,一体化的紧密合作,为实现中国的汽车强国梦要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