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借鉴与启示

发布日期:2013-01-15 作者:网络

    2011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组件供应商富士康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3年里引入100万个机器人替代现有员工从事的工作,这些机器人将从事重复性的机械工作,降低持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效率。这意味着“机器人”大规模替代劳动力的时代并不遥远,“中国制造”中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这也将彻底颠覆我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比较优势。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中长期依赖的“人海战术”模式将面临终结,何况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红利”也将随之消失殆尽。


    过去30年我们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功依赖的是我们“勤劳的双手”,而未来30年继续成为世界制造业巨头必须依靠我们“智慧的大脑”,未来的制造业竞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技术竞争”。因此,我们的产业部门和企业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快速增加创新投入,强化技术储备,否则将不可避免在未来制造业国际竞争中淘汰出局。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国内,相当一部分加工利润必须转移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据统计: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都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


    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致力于完成由“加工代工型技术模仿型自主创新型”的产业转型和跨越,缺乏核心技术的模仿创新将无法扭转我国制造业竞争的弱势地位。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虽也常有技术上的革新,但与其国外同行相比,大多仅局限于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工艺创新,缺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先天不足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我国企业缺乏明晰的研发投入体制,研发经费的资助缺少持续性与稳定性,对于需要庞大经费支出的核心技术开发,由于缺乏研发后的保障而惮于尝试。显然,如果不致力于推动能使我国制造业“独领风骚”的核心技术创新,将最终导致我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技术跨越”,更遑论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只有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才能在产业国际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