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节能减排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的基础上,大规模实现清洁生产,基本建立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主要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的前三分之一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和产品研发、检测中心完备,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
--行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管理和营销模式的现代化;
--生产效率继续提高,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争取比2010年翻一番。
一、基础研究
开展纤维材料功能优化设计、成型基本理论研究,碳纤维、有机高性能纤维、可再生资源纤维及新型仿生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纤维材料表面纳米结构研究等,指导关键技术产业化研发。研究新型芳杂环聚酰胺共聚纤维、聚酮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常规品种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技术,到2015年基本完成小试。开展环境友好型油剂、溶剂、特种化纤功能母粒研发等精细化工研究,提高纤维加工配套材料的国产化水平,并促进纤维材料功能化、差别化水平的提升。
二、纤维材料
加快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研发,使我国纤维材料技术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全面实现产业化大生产,初步满足国防工业和民用高端领域基本要求。提高天然纤维培育种植科技水平,优化天然纤维品质和品种。超仿真纤维重点发展仿棉涤纶和仿毛纤维,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型、超细、复合等技术,提高纤维综合性能,超越天然纤维的可纺性、可染性、舒适性和阻燃性。到2015年,超仿真仿棉纤维达到800万吨左右。
三、纺纱、织造
突破嵌入式纺纱技术在棉、麻纺行业深度加工的工艺技术,到2015年在主要棉纺、麻纺企业进行产业化应用。研究多组份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使其应用比例达到15%,差异性多功能纤维种类达到5种以上的产品规模化生产。研究纺纱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织物自动检测和分析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染整
突破生物酶精练、棉织物低温漂白、茶皂素退煮漂等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新技术,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技术。到2015年,棉织物低温漂白等前处理新技术完成产业化研发,并在行业中加快推广;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技术在圆筒推广50条以上生产线,平幅路线推广20条生产线。发展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高新技术,为行业实现清洁生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