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用好“AI试验场” 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流程

发布日期:2025-04-17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网络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近期我们还组织专家研究编制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指导各地各校坚持‘积极拥抱、引导善用、以人为本、趋利避害’的原则,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的深度应用。”4月16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教育部将不断关注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变革转型。
2022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如今,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高质量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效初步显现。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在发布会上强调,要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平台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兼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社会赋能、教育创新等功能,是促进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要在深化国家平台应用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要创新平台的应用场景、拓展应用对象、创新应用方法,深度挖掘和发挥平台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潜能;另一方面在平台有效支撑教育决策和社会服务上积极探索,建好用好教育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融通与治理能力。
在周大旺看来,3月底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智能版,是一个老师备课、学生自学都能用上的AI工具包,也是一个绝佳的“AI试验场”。
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如何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问题时,周大旺从学、用、创、护四个方面给出了教育部的行动计划。
在学AI方面,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上线全覆盖、分层次、高质量、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开发通识科普资源课程,同时也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将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还开设前沿交叉讲座,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开拓学生科研创新的视野。
在用AI方面,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全流程。助力教学管理和科研智能化升级,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持教师开展智能备课、课堂人机协同、学情智能分析,提升教学效率与精准性。支持学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及便捷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科研范式变革,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要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智能升级。持续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AI试验场’。”周大旺说,将在平台上分类分批上线智能应用,特别是在思政教育、论文查重、心理健康、校园防诈等领域重点发力,部署一批开源的基础大模型,依托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充足算力,保障平台高质量运行。
在创AI方面,要打造自主可控的教育大模型和开源生态。“探索建设云端学校、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通过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构建人机协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周大旺说。
在护AI方面,则要筑牢技术、内容和伦理的安全防线。一体评估语料和算法的安全,全方位排查检测风险隐患;建立内容安全的评估标准,同步开展人机对抗式的安全评估;在伦理安全方面,要以人为本,评估应用科学性,系统排查算法自身缺陷,同时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下一篇:全球首个AI赋能多联机互联工厂在海尔正式投产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