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2024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发布日期:2025-02-06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作者:网络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同时,全国电煤库存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1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发布《2024-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2025年底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2025年迎峰度夏等用电高峰期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介绍,202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6.3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4.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9.7%。2024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2024年电力消费系列指数中的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25.9,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25.9%,“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5.9%。

郝英杰表示,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0.3%,明显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消费品制造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7%,消费品制造业中的12个子行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四大高载能行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1.0%、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3%、6.5%。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侯文捷告诉记者,从2024年稳中有升的电力消费增速,可以反映出在“两新”政策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两新”等政策拉动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平稳增长。“两新”政策推动部分消费品行业用电较快增长,食品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3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8%;纺织服装/服饰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5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

“两新”等政策拉动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较快增长,2024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四个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0%,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接近或超过8%。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2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4%,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9.3%。

“两新”等政策拉动充换电及互联网服务业等新业态用电量高速增长。2024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9%。“两新”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充换电及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1.7%。

此外,“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也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认为,当前,“三新”经济蓬勃兴起,部分典型行业用电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我们对‘三新’经济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互联网数据服务、充换电服务业这八个典型行业(以下简称“八个典型行业”)用电情况进行了分析,2024年,这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0.6%、26.3%、19.3%、34.3%、9.0%、21.4%、30.9%、50.9%。2024年这八个典型行业合计用电量21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整体增长水平2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8.4%,高于其用电量比重6.2个百分点。”蒋德斌介绍。

蒋德斌指出,“十四五”以来全国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长43.5%。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高速增长态势反映了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

郝英杰介绍,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98.0,“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98.0%,年均增长18.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57.4,“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57.4%,年均增长26.7%。2024年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0,“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15.0%,年均增长3.6%,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83.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气电、抽水蓄能新投产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投产6255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2024年,气电、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分别新投产1899万千瓦、753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85.2%和38.1%,其中,气电新投产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抽水蓄能新投产装机规模为历年第二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14.4亿千瓦,其中,煤电11.9亿千瓦、同比增长2.6%,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5.7%,同比降低4.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同比增长23.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8.2%,比上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超过八成,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10.7%、2.7%、11.1%和28.2%。2024年,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54.8%,比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受资源等因素影响,2024年水电和风电月度间增速波动较大,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卢国良表示,当前,我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2亿千瓦,预计“十五五”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消纳空间不足,利用率下行压力加大。在新的形势下,对煤电灵活性调节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除煤电最小技术出力在现有要求基础上需要持续深化、达到新一代煤电升级有关指标要求外,还需在煤电机组快速爬坡、一次调频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全方位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此外,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煤电灵活性、电网资源配置调节能力、需求侧管理等均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做好各类资源的统筹和优化,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高调节能力提升。”卢国良补充说。

2025年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

“综合考虑我国目前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郝英杰表示。

此外,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2025年底将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60%左右。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核电6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2025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报告认为,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从供应方面看,2025年,全国新增电源装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常规电源增量与用电负荷增量基本相当,部分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光资源及来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生产供应的风险。从需求方面看,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将为我国电力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综合考虑需求增长、电源投产以及一次能源情况,预计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华东、西南、华中、南方区域中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通过增购外电、最大化跨省跨区支援等措施,电力供需偏紧局势可得到缓解。迎峰度冬期间,随着常规电源的进一步投产,电力供需形势改善。

 

作者:曹雅丽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业操作系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