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增长减缓 工业机器人的春天过去了?

发布日期:2021-12-16 来源:GPLP犀牛财经 作者:网络
   自从2020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迎来了一个爆发期:

  下游工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在增长,上游生产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1-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9.81万台,同比增51.9%。

  另外一方面,工业机器人频繁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据悉,2021年起已有多起过亿元的工业机器人相关投融资发生。

  不过,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长在近期却呈现下降趋势。据高工机器人最新数据,2021年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85万台,创下年内新低,同比仅增10.60%,并已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在上半年单月增幅最小的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也实现了43%的同比增长。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四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将延续下滑趋势,预计产量8.05万套,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预计为35万套左右。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工业机器人的几个“意外之喜”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放缓是多因素综合下来的结果,仅以增速看工业机器人的短期发展有失公允。2021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能获得超50%的增长,原因有很多,既有下游市场数智化转型加速带来的需求提升,也有一些“意外之喜”。

  比如,汽车、3C等下游工业制造企业景气度上升致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大。

  人口红利逐渐消散和工业4.0大背景令机器人替代需求日益旺盛。数智化转型一直是近年来制造业发展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机器人在投入生产后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消除人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而且在5G等技术的加持下,工业机器人也更加智能化。

  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目标下,光伏、锂电池等行业迎来了产能扩充周期,这也给工业机器人带来了一定的增长。如在光伏领域,硅片清洗、搬运、码垛等环节中,已经在运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日常的生产工作,在光伏产业受碳中和目标影响迎来扩产周期的当下,光伏机器人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也因此获得大量的增量市场。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受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影响,2020年工业机器人积压的市场直到2020年下半年才得以释放,这部分市场需求也延续到2021年上半年,再加上2020年上半年产量有限,因此工业机器人行业依然收获了不错的增长。

  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工业机器人爆发的市场环境也就水到渠成。

  虽然到2021年下半年,特殊原因逐渐散去,再加上2020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工业机器人增长有所放缓,但也是正常的行业现象。

  不过,仍有很多问题困扰着工业机器人的增长。

  工业机器人增速下降短时间内难改变

  工业机器人增速下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成本上涨的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2%,低于分界点,比9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这与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变化相符;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72.1%和61.1%,其中出厂价格指数为近年高点,这不仅表示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加快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高于产品销售价格,也意味着原材料价格已影响到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

  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工业机器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增收不增利成了不少工业机器人企业第三季度的状态,并且国际巨头也在遭受原材料上涨的困扰。

  芯片短缺也蔓延到工业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是芯片需求大户,芯片供应无法满足当前产能提升的需要,产量也就无法有效增加。

  除了原材料外,工业机器人的供应链也严重承压,甚至有可能影响交付。

  比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10月发布涨价声明,半导体件短缺、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物流费用的上涨是其涨价的主要原因。ABB虽然是一家瑞士企业,但其在中国的业务基本上是本土生产本土销售,其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们遇到的问题。

  国际巨头的涨价并没有给国内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带来多少好处,毕竟工业机器人虽然也打了一段时间的价格战,但下游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还没有达到一涨价就换供应商,特别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外资掌控的形势没有明显改变的当下,不缺钱的企业还是会选择进口“四大家族”的产品。

  这反倒给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出了一个难题,是跟进涨价消化成本压力,还是继续保持性价比优势,让利润承压。特别是海外产能不断恢复的当下,中国企业的产能也难免会因此受到冲击。

  此外,电力成本上涨,以及一些特殊原因也导致工业机器人整体产量受限。在整个制造业都在面临成本压力的时候,即便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特定时间里产能受限产量下降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转机也是有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制造业开始回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9%和48.9%,较10月大幅下降,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减弱。

  工业机器人产量下滑的局面或许会因此得到一定改变。

  打破外资垄断迫在眉睫

  工业机器人是近年来国产替代呼声非常高的领域之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依然被国际巨头垄断。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均为外资企业,四大家族占据了中国市场35.90%的市场份额,其他排名靠前的厂商市场份额也多为外资企业,比前十名厂商以外所有厂商的市场份额还要高出0.1个百分点,前十名企业中的中国企业仅有埃斯顿(002747.SZ)一家,排在第八位,市场份额仅为3.30%。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仍落后于外资企业,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核心零部件仍被外资企业掌控。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部分,这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机器人本体的生产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5%,因此核心零部件企业在议价中往往占据较大优势。

  然而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当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从下游企业的角度来说,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电子、食品、通用工业等领域,其中汽车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占据了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的35%。这些行业不少都是头部效应比较明显的行业,大客户对市场格局的影响较大。

  在进出口方面,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虽然在2017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经历了一次爆发,并在2019年出口量首次超越了进口量之后就一直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出口量再度被进口量反超。

  2017-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口量分别为2.79万台、5.79万台、10.37万台、8.09万台、4.32万台;进口量分别为8.40万台、10.01万台、6.07万台、7.63万台、8.78万台。在产量同比增51.9%的情况下,还需要大量进口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说明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要真正做到国产替代,至少还需进一步扩大产能。

  不过,外资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垄断也不是牢不可破。

  据了解,以欧、日系为主的外资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优势是在汽车领域,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在除3C以外的通用工业领域,不仅自动化水平比较低,存在大量增量市场等待抢占,在这些领域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也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

  随着相关行业数智化转型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只要产能跟得上,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依旧有追赶甚至超越的可能。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台达参与第八届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年会 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能力获四星级评定

下一篇:11月工业生产继续小幅回升 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引领作用增强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