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从传统集中式到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变革在即

发布日期:2021-04-19 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网络
 2021年开年不足四个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已经陆续发布文件,要求新建新能源项目配置一定规模的储能。

随着“新能源+储能”日渐成为标配,从“配不配储能”到“配怎样的储能”,储能系统落地的规范要求、技术标准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规范性能指标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日前,陕西省能源局日印发的《关于促进陕西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新增项目储能设施按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储能系统满足10年(5000次循环)以上工作寿命,系统容量10年衰减率不超过20%标准进行建设。

由此可见,衰减率等核心指标已经进入到地方政府对新建储能装置的要求中。

“粗略统计,2020年我国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首次突破吉瓦大关,中国储能正在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表示,经历“量”的增长,更要关注“质”的提升。“进入到2021年,其实,各省对于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要求比过去更深了一步,开始关注到各项性能指标,这也是当地政府、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等多方相互配合的结果。”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强制要求新能源发电企业去配储能,却不关注具体储能系统的性能,所以相应的配套细则必须跟上。”刘为指出,只有对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衰减率等性能参数设置一定的“门槛”,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集中”模式短板突出

系统容量或现指数级衰减

“一谈到衰减,大家首先想到的基本都是电池不行。其实,现在主流电池厂家的产品做到4000-5000次循环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系统在2-3年内就衰减特别严重,很可能并不是电池的问题。”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负责人刘明义认为,问题可能出在“集中工作”的模式上。“在传统的储能方案中,电池模块直接并联,电压被强制平衡。充电时,有一个电池单体充满,并联的全部电池簇都要停止充电。同样,放电时,有一个电池单体放空,并联的全部电池簇都要停止放电。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系统的整体寿命取决于寿命最短的电池。”

刘明义告诉记者,在储能系统的运行应用中,由于具体环境不同,电池很难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大部分电池在出厂时一致性是非常好的,电芯也没有问题,但后天的应用环境却很难保证一致。比如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温度。储能电池对温度特别敏感,尽管在运行中都有热管控环节,但实际上偏差非常大,这就直接导致了电池的不一致。系统容量可能因此出现指数级的衰减。”

“在一个大的集装箱中有若干个电芯,如果温控做的不好,局部温度过高,影响的不只是单体电池,而是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陈国光指出,“电池简单并联带来的容量失配问题非常严重。一些已经投运的储能系统首年容量损失就超过15%,实际放电量远远低于标准容量。”

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

“组串式”方案提供化解思路

未来的储能系统要如何面对上述挑战?“集中工作”的模式能否拆解优化?

“在逆变器领域,组串式替代了传统的集中式产品,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这样的方式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储能领域?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分散式散热,那么传统储能衰减快、寿命短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陈国光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传统储能方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弊端,华为一直着力于打造一种分散式的储能方式。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应运而生。

陈国光介绍,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使用的是20尺标准集装箱,额定容量2064千瓦时。“我们把2064千瓦时分解成六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再继续分成21个电池包。每一簇都有控制器,每一包都有优化器。通过优化器,打破电池包传统的串联模式,可以实现每个电池包单独充放,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充放电量6%。在此基础上,把每一个电池簇接入智能电池簇控制器中,电池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器单独调节每个电池簇的工作电压,让充放电电流保持一致,从根本上避免了偏流的产生。通过单独管理,充放电量又可以提升7个百分点。”

对于关键的散热问题,陈国光介绍,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也采用了分布式的散热架构。“每个电池簇独立配置工业空调,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集装箱散热效果的差异。一旦一个空调故障,其它空调还可以继续工作,降低散热的影响。而且,冷风和热风的风道也是隔离的,可以避免局部过热造成额外的温升,整个集装箱的温差就可以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

在刘明义看来,分散式、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其实是拆“大桶”为独立的“小桶”,然后在“桶”内各自补短板,最大限度的优化整个系统。

“在智能化、组串式的方案下,单个电池包出现问题,影响大概只有16千瓦时,其他电池包里完全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工作。”陈国光表示,叠加智能内短路检测,实现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储能系统成本将降低约10%。

对于储能行业未来的变革与发展,陈国光满怀期待:“十年前,集中式逆变器占据大半江山。十年后,融入智能化技术的组串逆变器已经成为了行业主流。我们期待,储能行业能再次迎来新的颠覆式创新,通过组串式、数字化,让储能系统将变得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让光储平价提前到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西门子与 SAP 合力打造智能服务与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下一篇:盘点国内主流装备制造业平台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