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智能制造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现状
技术研究领先,创新驱动发展
打开支付宝,我们可以和阿里机器人进行对话;打开手机,语音识别可以为我们解答问题;打开讯飞输入法,可以实现高精度语音转化为文字输入;打开百度,可以为我们推荐最需要的搜索方案……
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率达到43.3%,突破100亿元,预计2017年达到152.1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亿元。
由此,业内人士将2016年定义为“中国人工智能元年”。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工智能产业本身的火爆,更是因为人工智能概念在整个市场中分量的递增。
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正处于爆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达到15745项,位列全球第二,中国已是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领头羊之一。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也迎来了政策上的利好,首次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被写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去国家层面的政策之外,各地政府也开始密集出台人工智能产业配套扶持资金政策,努力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向阳指出,截至2016年底,已有超过30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对象,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达40余家。
另一方面,基础研究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得到了很好的支撑。“在PC互联网时代,中国是追随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有许多产品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在产品与技术方面都可以有很多创新。”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曾经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展,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人工智能是一种解决方案。”
机遇
海量数据资源,企业多方布局
“在交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大脑是如何思考的。”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阿里云机器视觉科学家华先胜生动地描述,应用阿里在杭州开发的城市大脑系统,能够感知复杂道路下车辆的运行轨迹,准确率达99%以上。这套系统是全球唯一能够对全城视频进行实时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
过去的两年中,以百度、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均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百度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成绩获得世界认可,在人脸识别技术两个最为权威的国际评测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腾讯则推出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中国正与全球同步迈进,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刘利华说,中国涌现出一批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具良好的发展基础。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产业布局、技术研究等基础设施方面正处于进步期。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也将进一步的扩大。统计显示,至2015年末,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百家初创公司,在视频大数据、大数据智能分析、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领域发力布局。
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为成熟的语音识别方面,已经能够达到99.7%的准确率。“机器人已经可以对话,可以听、说、读、写、译,人工智能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李德毅说。
而无人驾驶领域,也在逐步推进。“从辅助驾驶到半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未来中国汽车的高智能化将非常普及。”北汽新能源汽车总经理助理、营销支持部总监王水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化将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很多汽车企业已经在智能化方面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具有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借助海量数据,中国企业已经在语音识别、语言翻译、无人车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的核心关键是海量的数据,在中国这些数据是存在的,而且都是能产生价值的,我们预期,人工智能将是中国引领全球最好的机遇。”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
发展
告别“单打独斗”,推动产业集群
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数据资源规模及种类增加、科技巨头和风投日趋关注、人工智能平台数量和规模激增,将给中国一次“后发制人”的机遇。麦肯锡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将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长,远超全球市场20%的复合年增长率。
“人工智能有今天的形势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想保持好这样的态势,使得社会长期关注,需要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在2017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说。
事实上,中国只有不到25%的人工智能从业者拥有超过10年的行业经验,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50%。必须承认,尽管中国在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上已颇具领先地位,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建设稍显缓慢,人工智能在产学研之间还尚未形成完善的共赢机制。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仍以‘单打独斗’为主,缺乏技术间的协同,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动缺乏有效协调,无法形成发展合力。”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温晓君建议,要建立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孵化中心,促进产融对接。
而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人工智能的集群式创新能力,无疑需要各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运营商的扶持。去年至今,政府频繁出台相关规划方案,要求培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如果说以前人工智能是散兵游勇,那以后就是被纳入编制的正规军了。”达泰资本创始人叶卫刚表示,希望政府能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支持这个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有业内专家指出,人工智能必须通过应用落到不同产业,才能释放其巨大潜能。人工智能这种新技术结合教育、医疗、客服、家居、穿戴设备、机器人、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对传统行业都带来很大的冲击,将促进各领域产业的蓬勃发展。